正文 關關(1 / 2)

戰禍我看過兩回,親身經曆還是頭一回遭,宜城是去不得了,隻好與三師兄一起留在阜城。街道一片蕭條,家家戶戶都是閉門不出,隻有無家可歸的人兒還躺在街角,一時高台成了廢墟,遠道血染黃沙,人心戚戚。

誠然複國著實是故國之情令人扼腕,就此犧牲萬萬百姓是肉食者口中的無奈。我曾問師父:“國的存亡,百姓的安危,孰輕孰重?”

“國之將亡,人何以安?”

“倘若國已亡而百姓重獲安寧,是否還有複國必要?”

“家國乃是信念,多少誌士為之赴死,可見國雖以民為本,但家國之念卻難以用命衡量。”

我推窗望著滿目的蕭索,想起那時候趙國傾覆,秦尋自城牆縱身一躍,可見老頭說的有些道理,以致那時將離甘願承受千人所指,大抵那時她是真的近乎絕望。突然想去一趟清苑,想著若是此時將離看到宋趙硝煙再起,又會怎樣。

然走至清苑門口,又覺得來此沒有必要,將離已不是現世中的人,她解不了我的困惑。徘徊了一番,鶯兒正好出現了:“莫太傅怎麼站在門外?”

“信步走走,就到了這裏。”

“進來喝杯茶再走吧。”

“不必了,我怕擾了這裏的清淨。”

“今日東方先生會來,太傅不與他聚聚嗎?”

聽得東方驀會來,我就與鶯兒進了清苑,裏麵卻不見什麼人,遂問道:“以往在這裏把守著的守衛呢?”

“太後之前吩咐過,等她進了遺塵之境,就留幾個仆婦,其餘都回宜城去。”

“眼下正是多事之秋,這樣委實不安全。”

鶯兒讓人端了茶水糕點來,而後回答我:“我本也這麼說,隻是太後就是這麼個脾性,還說她總歸是醒不過來了,白讓這麼些人守著。”

“鶯兒姑娘是自己執意留下的吧。”

“我答應過先皇要照顧好太後,沒有攔住太後進遺塵境,已是對不住先皇,這會子我豈能走?”鶯兒沉穩了不少,片刻後她又問我:“這裏不太平,太傅為何還不回臨城去?”

“一來是有些事沒有弄明白,二來也想觀觀戰局。”

“都說風家的弟子是頂頂聰明的人,還會有不明白的事嗎?”

“鶯兒姑娘你謬讚了。”

“還不知道一會兒東方先生來了,你們會說些什麼話?以前先皇和東方先生交談時,我是半句都聽不懂。”

“我還想問問姑娘宣帝是如何認識的東方兄。”

鶯兒思忖了一回兒,組織了一番語言:“那時先皇去趙國,一來是為了接應那時還是趙國丞相的皇上,二來就是聽說東方先生在趙國以是想去探訪請先生做幕僚。那時趙國城破,先皇按照劉太後的旨意,下令不傷城中百姓分毫,卻要屠盡皇宮中所有人,也包括身為趙國妃嬪的大長公主。東方先生說隻要先皇放過大長公主,就是對他最大的知遇之恩。”

“這位大長公主和東方兄是什麼關係?”幾乎所有事追究下來都與這位宋國大長公主有些關聯,那時我借住在她府上時,隻覺得她隻是一個溫婉大方的婦人,有個素雅的名字,叫做宋如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