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認知中,創業總是和異想天開聯係在一起,提到創業,人們總是先感到熱血沸騰,然後又有一種無能為力的無奈。很多資深的業界大佬,像潘石屹,都提到創業其實並不難,我們缺少的是好的項目和好的團隊。
好的項目總是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係的,因為項目最終是要將產品賣給消費者的,這樣才能保證有最廣大的銷路。而好的團隊,你可以理解就是有著一幫願意為你解決問題的合作者,但是這個團隊裏麵負責最終的決策還有利益分配的必須是創業者自己。
長毅在華廣建築的這段時間裏,養成了天天讀報的好習慣。這其實也是迫不得已,在工地裏根本沒有什麼消遣,那時候手機還不是很普遍。
那時候《深圳日報》幾乎每天都在報道深圳出現的新“地王”,深圳速度不斷刷新,一月一樓刷新為十天一樓,十天一樓刷新為三天一樓。
長毅雖然小時候是個二愣子,現在畢竟出來工作幾個月了,歲月總是能讓人變得成熟些,想法也會隨著社會經驗慢慢變化。長毅想,現在深圳這麼多樓房,而且像自己一樣來深圳工作的人還有很多。那麼新建的樓房就不愁沒人要,別說每個人都能買房,但起碼大部分人都是要租房子住的。這些賣房子的人豈不是賺翻了,我在這裏幹著這最累的活,每個月拿的卻是最低的工資,錢都讓這些搞地產的老板大亨給賺去了。
那也沒辦法,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資本去搞房地產的,就退一萬步說,你有足夠的資本,也要有本事從地方拿到地才可以。政客還有商人自古以來就不是獨立的兩個群體,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經濟是基礎,政治是頂層設計,政客永遠站在金字塔的最頂端,任何的產業最終還是要和政客打交道。
想到這裏,長毅也就知難而退,不再有這種白日夢。但是這並不是就此放棄了,因為他清楚,現在他所處的90年代,最賺錢的行業就是房地產。直接從事這一行明顯就不可能,但是換一個思路想,建房子你總需要建材吧,從事建材這一行總比直接從事房地產要容易很多吧。
長毅也開始自言自語的分析起來:“我的錢不多,加上這個月的工資總共就3000塊錢,那麼多種類的建材,總有一些種類的價格比較低吧?我就直接買賣這一類的建材好了。”
長毅回去和阿力商量了起來,阿力是個比較成熟的人,說白了是沒什麼膽量的人。要說長毅這小子,口才倒也真的不錯,直接就給阿力開始洗腦了:“阿力,你忘記你的夢想了麼?現在就有一個機會,一個把你的夢想變成現實的機會,你不去做,就永遠失去這個機會了。”聽著長毅這輪番的鼓吹,最後阿力也妥協了,答應和長毅一起幹。
兩人商量好了,每個人各出3000塊錢,總共6000塊錢,事成之後五五分成。
其實長毅想到建材的時候就想到了河沙,因為深圳到處建樓房,雖然沿海,但是基本上都是海沙,不能用來建築。因為海沙很細,凝固力完全不夠,用來建樓很危險。
長毅在華廣幹的就是鏟沙子,所以每次司機載來沙子,總是他去清點還有簽收貨單。日子久了就和送沙司機秦溪熟了起來。有了賣沙子的想法後,長毅更是又是送煙又是稱兄道弟的。
你還別說,你要把握人脈就得用這招。飯局這些事情,不僅花費錢財,還會讓對方覺得你是有所求,根本就沒法建立感情,效果其實不怎麼好。送煙就不同了,基本上每個幹苦力活的男人都喜歡抽煙,這叫投其所好;另外,煙本身就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再說誰讓你每次都給中華,這就別人不會覺得你是為了利益結交他的;稱兄道弟更加不是什麼虛偽,這是尊重,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得到之後人會產生莫名的好感。
秦溪也就開始和長毅熟絡起來,也開始稱呼長毅為老弟。其實秦溪比長毅根本就大不了多少,也是個20出頭的帥小夥,是惠州人。是車主雇來的司機,當時不是很流行一個說法,說“嫁人三件寶,司機醫生殺豬佬!”也就是說,那時候這三種職業都比較賺。
長毅見時機成熟了,就開始和秦溪商量起自己的想法,因為自己想要買賣河沙,最了解行情的估計就是秦溪了。秦溪同樣也是年輕人滿腔熱血,也打算放開手一搏,也拿出了3000塊錢入了夥。他心裏想,3000塊錢要是賠了,自己也就認了,但是要是被長毅還有阿力給貪了,在深圳這個地方,也逃不了!
就這樣,長毅的三人團隊就有了一個初步的雛形,三個年輕帥小夥,開始謀劃自己的未來。長毅作為想法的提出者,當然是名義上的老大,有著最終的決策權。但是說是這樣說,具體團體內如何分工卻不是那麼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