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改革的理念(一)(2 / 2)

一邊聆聽著孫濤的陳述,李寧商一邊做著自己的分析,誠然孫濤的話很有道理,而且絕對可以作為自己行動的參考。但是其卻忽視了一個問題,便是球迷群體。嶽父的一句發動民意,自下而上的促使足球改革的方案,使得李寧商對於球迷的態度越發的重視起來。

關於對兩人的選擇,目前對於李寧商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最多隻要與一方結成同盟,保持台麵上平衡的局麵便可以了,因為此事最終的決定權,並不在這一層麵。李寧商與徐有亮最終的戰場還在於高層的決策。

此時,徐有亮早早的便把握了上層的主動權,正如嶽父所言,自己最好不要再從上層去動什麼腦筋了,自古官官相護,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麵子上總是要維持一種友誼的。所以從古到今,官與官鬥,總是以背後捅刀子的方式進行。他們追求的是殺人不見血的境界。所以一旦有什麼事情決定下來之後,想要人站出來再次反對,除非有巨大的利益,否則是絕對沒有人願意去當這出頭鳥的。

而談到巨大的利益,對於這些人而言,無非兩點,第一、是更高的官階。第二便是名聲。胡為國要李寧商發動民意,無非便是要創造一個獲取名聲的絕好環境。當今的為官者,最常掛在嘴邊的話便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雖然這更多的是一種喊口號的行為,但自打共產黨建立了新華夏,人民的意願,便成為了一項必須要關注的事情。若哪一任幹部,將任下的民眾搞的怨聲載道,那麼他的仕途也必定不會長久。

李寧商此時就正在考慮民聲的問題。球迷群體對於現在的足協早就極其的不滿意了,從國家隊、國奧隊越踢越醜,衝擊世界杯、奧運會屢屢受挫。到華夏足球在世界上的地位屢屢下滑,亞足聯都不拿華夏足球當回事。從大搞功利足球,放棄對青年梯隊的培養。到大喊要建設青少年梯隊,卻依然不往青年梯隊投錢。從聯賽假球、黑哨屢禁不止,還沒比賽,便知道比賽最終的比分如何。到賭球風行整個神州大陸,引無數球迷家破人亡。從選個國家隊主帥挑三揀四,浪費備戰時間。到選帥結果每每出人預料,總是以足協資金不足的借口,選擇一些不知名的主帥執教國字號球隊(事實上,足協是不想自己掏錢而已,他們的眼睛總是盯著別人的口袋)。球迷們早就想用自己的口水,將足協的辦公大樓給淹起來了。

將足協所有領導班子全部清洗掉的想法,李寧商與徐有亮是可以達成共識的。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瞬間將球迷們那已經涼了的心,給重新點燃起來。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造成最大的新聞效應,將所有球迷的眼光重新拉回到華夏足球的周圍。記得有一次,李寧商與幾個朋友偷偷跑到一個大排檔宵夜,當時正在播放夜間新聞,內裏提到歐洲謀國因為賭球風波,所有的足協領導人全部引咎辭職一事。當時便聽到隔壁桌以球迷拍著桌子喊道:“瞧瞧人家,這才是真正的搞事業。我們國家足球都這麼亂了,也從沒見過一個人,為此下過台。不能比啊。”當時李寧商便為華夏足協從來沒有問責製這一說法,而感到惱火。

所以李寧商認為,華夏足球要改革,必定是要自上而下的進行。華夏足協必須成為改革的先行者,而作為過去足球的掌門人,這些個領導,亦必須讓出自己的位子。

露出讚許的笑容,李寧商向孫濤笑了笑。隨即他又將目光轉向了王昆鵬,問:“徐有亮那邊最近有什麼動作。我聽說他現在不在北京。”

“明天便回來了。”王昆鵬答道。“我們的人從民航管理處那查到,他已經定了明天早上返回北京的機票。同行的還有他的集團顧問梁慶生。”

李寧商清楚,對於無關緊要的人,王昆鵬必是不會點出對方的姓名的,他立刻問道:“這梁慶生是個什麼人物?”

“梁慶生是徐有亮嶽父劉老親自出麵,為徐有亮聘請到的顧問。其在退休前,曾在中央辦公廳工作了數十年,每每國家領導班子換屆,他都沒有受到影響,可謂政壇的一顆不老鬆了。一周前,徐有亮將自己所有的智囊,都喊到了青島,處於半度假,半處理公務的狀態。不過就在您回國的消息傳出後的第二天,徐有亮立刻就將所有人都集中在一起,開了個會。他自己更是訂了明天的機票,返回北京。”

“多找些私家偵探,我要清楚的了解到徐有亮回北京後的一舉一動,見過什麼人,談了些什麼事情,若有可能,最好連他的電話也給我監聽起來。我需要每隔兩小時,便收到一份關於他的行蹤報告。”對於徐有亮之前所做的工作,李寧商從這段時間國內傳到多特蒙德的報告,及與胡為國的對話中,了解的非常詳細。他現在最關心的是徐有亮在預計到自己會動手之後,將有些什麼樣的舉動。他需要針對徐有亮的舉動,不斷的修正自己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