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技不如妓,煙花閣(1 / 2)

煙花巷位於“嶽”裏,嶽是莊街附近最為熱鬧的市區,所謂“莊嶽之間”,指的正是齊國這最為繁華之地。

煙花巷因為煙花閣而得名,煙花閣卻因為“閣主”胥煙花而得名。

魯仲連曾說,臨淄的人,大概有不知道齊王和相國韓聶、蘇秦的,卻沒有不知道胥煙花的。這句話雖稍帶誇張,胥煙花的名聲架勢卻由此而見一斑。

當年齊國融合東夷族,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更多因襲了東夷人的文化風俗,在禮教和婚俗方麵,東夷人古代的母係社會的遺風也被齊國所保留,所以齊國曆來由長女掌管家族的祭祀,相較於中原各地,女性在齊國的地位要高得許多。亦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胥煙花才決定花落臨淄。

對於田單來說,胥煙花就是他的嫦娥、西施,若沒有了她,他的人生便會抱憾,甚至感到了無生趣,沒有了生存的意義。

就在田單回味著胥煙花動人的一顰一笑時,不覺間他已踏入了煙花閣。

煙花閣是兩層樓房的華美大宅,無論從閣外還是閣內看,都當得起“美侖美奐”這四個字。其中一樓有近百桌案幾,每張案幾可以坐四至六人,二樓則是數十間廂房,是姑娘們居住之地,也是真正的溫柔鄉。

不過煙花閣有個規矩,接不接客,接什麼樣的客,一切聽憑姑娘們的喜歡,決定權掌握在她們自己手中,而不是客人的金子或權勢。

說來也是好笑,胥煙花定下的這個規矩,不但沒有令人望而卻步,反而激起了客人們的爭強好鬥之心,門庭若市,更使人不敢抨擊它有傷風化,甚至有人拿稷下學宮的繁華和它做比較,得出的結果竟然是四個字:技不如妓。

在這裏,比的不是錢財家世,而是俘虜姑娘芳心的手段、男人本身的魅力。

煙花閣裏九成以上的人,不論是住在這兒的,還是來做客的,都認識田單。他們認識的田單隻不過是一個衰弱家族的公子,落魄失意的酒徒,在溫柔鄉中醉生夢死的嫖客,而不會想起田單同時還是個盡職的、最受到底層的百姓歡迎和信賴的市掾。他們在這裏雖與田單打過照麵不下千百次,加起來說過的話卻不會超過十句,這是因為他是個受到齊王排斥的宗族裏的一份子。

亦幸好田單似乎有花不完的錢,否則這些人很可能連正眼也不會瞧他一眼。

田單望著這些所謂的青年俊彥,升平歌舞,渾不知禍之將至的蠢樣,不由一聲哀歎。有些時候,他甚至要感激齊王的“關照”,否則以他的家世財富,想不結交一些狐朋狗友都不行,現在則當然可免去交友不慎的不幸。

正慨歎間,已有一位專門招呼客人的嬌滴滴的姑娘迎了上來,未等那姑娘說出“哎喲,爺,你可有好些時日沒來了呢,我這的姑娘們可是日盼夜盼,等得辛苦極了”這類的“開場白”,田單便已拋出一帶重重的金囊,道:“我要見你們閣主,婉娘你給我盡快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