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軍事改革(一)(1 / 2)

在黃錦的引領下,內閣首輔夏言帶著分管兵部、工部的閣員李春芳及兵部尚書丁大夔進了東暖閣,一齊跪下,奏曰:“臣等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正在禦案前擦拭著一柄寶劍的朱厚熜說:“平身吧。來人,給兩位閣老和丁部堂看坐。”說著,將手中的劍挽了個花,說:“朕今日得了一柄寶劍,特請三位大人過來與朕一起賞玩。”

夏言和李春芳對視一眼,心裏都是同樣的想法:急如星火地將我們召進宮來,還以為有要事商議,卻不曾想隻是為了賞玩寶劍,皇上你沒毛病吧?

內閣掌中樞之職,上承聖意,下領百官,皇上或許隻是一句話的詔命全靠他們製定成具體的實施方略並督導各級官府予以落實,可以說內閣就象是一個媳婦,上有公婆要伺候,下有兒女要嗬護,一點細微之處考慮不周,就有可能引起皇上不滿或是官民怨恨,那內閣就成了風箱裏的老鼠——裏外不是人了。

尤其是嘉靖新政初開,朱厚熜一下子布置了那麼多的任務,件件都是棘手之事,但聖意已決,內閣再苦再難也不敢推辭,隻能悉心謀劃,參詳周全,總得要讓六部各大衙門與兩京一十三省各級官府的差事能做得下去,更要讓全國官吏百姓心甘情願地接受,內閣幾位閣員天天跟六部有司開會,逐字逐句推敲斟酌實施方略,忙得腳不沾地,誰有哪閑功夫和閑情雅致來陪皇上來賞玩寶劍啊!

兩人隨口敷衍道:“好劍,好劍……”

丁大夔沒有兩位閣老那麼大的思想壓力,湊趣說:“一劍光寒十四州,真是一柄好劍。臣恭喜皇上!”

“唉!可惜這柄劍是朕在當鋪裏贖回來的,”朱厚熜說:“丁部堂,你知道這柄劍為何會到了當鋪麼?”

丁大夔心裏暗叫一聲不好,自己多嘴要拍皇上馬屁,八成卻觸了黴頭,隻得戰戰兢兢地說:“臣……臣愚鈍……不知其原由……請皇上恕罪。”

朱厚熜嘲諷道:“雖不知原由,卻能猜到朕正為這柄寶劍生你兵部的氣,你也不是那麼愚鈍嘛!不過你也不必言過其實,便是幹將莫邪也不過一柄劍而已,隻是這持劍的主人於我大明卻遠勝過十四州。你掌兵部,該當曉得‘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之理吧?隻可惜一個可擋千軍之良將,卻被你兵部棄如蔽履,忍痛割愛割愛賤賣了祖傳寶劍想請你兵部司官賞臉吃頓飯,竟也沒人給個麵子!”

丁大夔一聽就明白了,皇上一定是對某位被兵部棄而不用的武將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心裏不禁暗叫一聲苦。

兵部掌管全國軍事,其下按一十三省設司,主管各省軍務,這是朝廷定製;另外為了統籌全局,還設有武選、武庫、車駕與職方四司,四司中負責武官詮選任用的武選司職權最重,但同樣品秩的武職也有個輕重肥瘦之分,要缺肥缺許了張三便得罪了李四,因此曆來就有“武選武選,多恩多怨”的說法。當兵部尚書的人最怕的就是出現這種情況,不但武選司那些不長眼的司官吏員要倒黴,連累部堂長官也要吃掛落。丁大夔頭上頓時冒出了冷汗,趕緊跪在地上,說:“臣律下不嚴,累及明珠蒙塵,良將受辱,臣有失察誤國之罪……”

朱厚熜沒有再跟他繼續糾纏,轉移了話題說:“朕今日找你們幾位來,是想議一議我朝軍製。按太祖高皇帝洪武年間定下的衛所軍製,全國共分三百九十四個衛,六十五個守禦千戶所,一衛軍卒五千六百人,守禦千戶所軍卒一千一百二十人,全國兵馬應有二百三十萬,除了八十九萬九邊軍戍守九邊重鎮和十萬禦林軍拱衛兩京外,衛所軍卒也該在一百三十萬。李閣老,你管著兵部,又主持此次點驗兵馬,你與朕說說,時下衛所守備軍卒共計多少?”

李春芳欠身,說:“回皇上,江南諸省點驗結果還未報來……”

“兵者,詭道也!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朱厚熜冷冷地打斷了他的話:“點驗結果還未報來你就不清楚麼?平日你內閣與兵部就不曾掌握各衛所兵馬之數麼?”

跟丁大夔一樣,李春芳的頭上也冒出了一層冷汗,趕緊離座跪在了地上:“臣職有失……”

朱厚熜又一次毫不客氣地打斷了他的話:“隻是失職麼?時下國朝軍備廢弛,內閣與兵部難辭其咎!”

皇上直接點到了內閣,作為首輔的夏言也無法安然坐著了,他扶著矮凳顫巍巍地跪了下來,說:“臣等有負聖托,其罪已不可以昏聵名之,請皇上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