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基礎培訓(1 / 2)

再次把朝臣趕回座位上坐下之後,朱厚熜說:“馬部堂,你方才說新成立一個衙門,開礦山、建兵工廠需要上百萬兩,太倉裏拿不出這麼多銀子。可朕卻以為你隻會算出賬,卻不會算入賬。在朕看來,設立兵工總署其實是給我大明省了大筆開支,讓你戶部日後的差使能更好做。你且聽朕細細給你道來:一是那兵部武庫、車駕兩司,工部兵仗、火器兩局原就存在,不過理順隸屬關係,統歸兵部掌管,減少兵工兩部之間公文往來及推諉扯皮,提高辦事效率,又不急於合署辦公,也就花不了你太多銀子;二來工部兵仗、火器兩局本就有數萬名工匠,朕再將內廷兵仗局交於兵工總署,亦有近兩萬名工匠,所需花費,不過將其集中到京師,再調集近萬名礦工、民夫開礦而已,這些工匠遷徙安置的開銷固然不是一個小數目,可你也曉得,此前各地要將充做賦稅的軍械、鋼鐵運往工部兵仗、火器兩局及內廷兵仗局的各處作坊,又該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百姓和各地方官府衙門又該受多少貪官墨吏的層層盤剝?任由他們折騰來折騰去的,還不是在折騰我大明的百姓麼?這才是朕推行一條鞭法的真諦!”

他抬手阻止了剛想說話的馬憲成:“你先讓朕把話說完。這可不是怪罪你,而是朕怕思路被打斷,待會連朕都不曉得該說什麼了,朕畢竟於理財還是個門外漢,一點想法提出來供你們參酌。其三,幾萬人集中到京畿居住,吃、住、生活日用都需要其他地方供應,你戶部收點商業稅都在其次,關鍵是商品流通能發揮杠杆效應,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促進資本主義萌芽……”

說到這裏,朱厚熜突然看見所有的人都不顧君臣禮儀地拿眼睛瞪著他,嚇了一大跳,趕緊問:“朕的話你們不明白麼?”

大臣們麵麵相覷地對視一陣,夏言躬身說:“臣等愚鈍,不能體察聖意。鬥膽問皇上,何為區域經濟,何為資本主義?”

朱厚熜心中暗叫一聲不好,自己說的興高采烈,不經意間又把許多新名詞給操練出來了,看來自己不給他們上一堂經濟基礎知識培訓課是不行了,可自己大學裏學的那點政治經濟學早就還給老師了,這可怎麼辦啊!

左思右想覺得今天不說出點能震住他們的話是過不了關的,為了皇權威嚴更為了嘉靖新政能順利的推行,鴨子也得趕上架!他拚命地回憶當年在課堂上昏昏欲睡之中聽到的一言半語,又借著喝茶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後才鼓足勇氣說:“這個……這個問題很複雜,朕得先從商品交換給你們說起。商品交換是什麼你們曉得麼?你夏閣老家並不種田紡紗,卻要吃飯穿衣,糧食和棉布從何而來?”

“回皇上,老臣食國家俸祿,每月可支祿米十石、祿帛一匹,皇上也時有所賜……”

都是本色俸惹的禍啊!朱厚熜氣急敗壞地說:“你家中百餘口人,那點祿米、祿帛可夠麼?你平日所用的菜、肉,還有筆墨紙硯也不都是朕給你發的旁人給你送的吧?你總得要拿錢去買吧?朝廷給你發工資,哦,就是俸祿,你拿著俸祿去市麵上買東西;商人將那些東西運抵京師,賣於你夏閣老,這便是一個商品流通的過程。你明白了麼?”

顯然大臣們還是不明白,朱厚熜生氣地說:“兩榜進士出身,都是閣老尚書,竟連這等淺顯之道理都不明白!《左傳》有雲:‘農以殖之,工以成之,商以通之。’有農夫殖之稼檣,工匠成之器皿,商賈通之南北,才有全國百姓的衣食之需日常用度,這樣說你們總該明白了吧!”

大臣們都不約而同地點點頭,看來是明白了一點。講經濟基礎知識還得引用聖賢之言,這樣的課講起來可比當年給朱厚熜操練政治經濟學的老師困難多了,但很明顯大臣們的學習態度卻比他當年好得不能再好,不單單是因為他是皇上的緣故,而是他給他們打開了一扇新奇的窗戶,讓他們看見了往日所沒有看見的另一個世界!

可能是因為學生基礎差、老師水平更差的原因,費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朱厚熜也隻是把商品與價值之間的關係粗略的講了一遍,至於什麼價值規律、供求關係等等,連老師都不明白,怎麼能隨便講出來誤人子弟呢?還是好好備了課以後再說吧!

口幹舌噪的朱厚熜抓過禦案上的茶碗大喝了一氣,然後對馬憲成說:“馬部堂,朕方才說的設立兵工總署的好處隻是拋磚引玉,銀子還得你戶部來掏。依你戶部之意,今年夏賦斷然來不及將田賦、徭役以及各種雜差和貢納折成銀兩征徼,待秋賦之時方才可以,但如今京師營團軍正在組建,總不能讓俞大猷、戚繼光麾下的軍卒赤手空拳操練吧?因此,朕認為開礦山、建兵工廠刻不容緩,左右不過半年時間,莫非我大明就挪不出百萬兩銀子應付這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