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國營工廠(2 / 2)

在短短的半年之內,反貪局各行動小組就捷報頻傳,很快籌集到了近百萬兩銀子,連同戶部在萬難之中擠出的那一百二十萬兩的經費,好歹將兵工總署在懷柔開礦山建煉鐵廠的前期投資和鐵廠數萬名工人的安置問題解決了。

大明王朝第一座現代意義上的國營工廠——懷柔鐵廠還隻是安靜地躺在工部營造司的設計圖紙上的時候,朱厚熜就已經憑借著自己依稀還記得的那一鱗半爪的管理學知識,親自為其製定了一係列的管理製度。雖說有點操之過急,但俗話說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這座帶有試點和示範性質的國營工廠要摸索出一套適合當前生產力水平的管理模式,就必須製度先行。

於是,“管理學之父”、美國管理學家泰羅的七大管理原理在十六世紀的明朝橫空出世。

一是實行工作定額製。在明朝如此低劣的科技工藝水平下,勞動生產率挖潛的餘地很大,這一點最容易被人接受——完不成一定量的工作就不給吃飯,甚至還要吃鞭子,早在奴隸社會都成了天經地義的規矩,何況現在是在辦皇差!

讓兵工總署那些官員和鐵廠管事鬱悶的是,皇上同時還規定了不許餓飯不許打罵工人的條款,這固然是皇上的如天之仁,隻是這樣一來,對那些偷懶怠工的**種子、刁奴懶漢該怎麼懲罰啊?

二是實行標準化管理。為了讓每個工人都能公平地開展勞動競賽活動,確保完成工作定額,就要讓他們掌握標準化的工作方法、使用標準化的工具、機器和原材料,並使工作環境標準化。

這一點不難。曆來奉旨辦差就是急如星火,懷柔鐵廠的廠房還在建設之中,各地征發來的工匠和礦工已經齊聚京師,工部軍器、兵杖兩局和內廷兵仗、銀作兩局遴選出的技術專家和資深工匠一邊為他們舉辦技能培訓班,一邊製訂出了從采礦石一直到打出一把大刀整個工藝流程的規範性標準。朱厚熜這個外行人看了也相信,隻要嚴格按照標準化流程作業,生產出的產品一定能通過ISO9000質量認證。

三是實行差別工資製。為了鼓勵工匠完成工作定額並超額完成任務,采取有差別的、激勵性的計件工資製度就成為理所當然之事。對於超額完成工作定額者,以高於標準水平計發工資,完不成的則以低於標準水平計發工資。

這一條就更好理解了。明朝人雖然不明白“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但都清楚一點:牲口幹活賣力了,還要多賞一把黃豆呢!

四是能力與工作相適應原則。論技術高低該當大匠的當大匠;該當小工的當小工,別說是國營工廠(所有的官員都在心裏說:這名字怎麼這麼別扭,跟什麼“工人”一樣,就叫匠戶不行嗎?),就是村鎮的鐵匠鋪不都這樣麼?

五是計劃與執行相分離的原則。計劃由管理者負責,執行由工人負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哦,這一條不用皇上強調。兵工總署派去管理懷柔鐵廠的官員原本就沒打算親自帶著工人開礦、煉鐵、打造兵器——豁不下麵子,更沒有那種思想覺悟!在非常重視學曆教育的明朝,但凡有品秩的官員,雖不一定都是兩榜進士出身,少說也有舉人的功名,象“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樣的聖人之訓是耳熟能詳的。

六是職能管理原則。為了適應複雜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要引進職能工長製,選拔技術好並在工人中有威信的人當工長,隻負責從事某一環節的工人的日常管理和技術指導。

在這個問題上,朱厚熜倒虛心納諫,舍棄了“工長”這個說法,將稱謂改為人們所熟知的班頭——不管白貓黑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食從九品俸祿的車間主任現在不也改稱管事牌子了嗎?當皇上怎麼能不講民主呢?

七是例外管理原則。鐵廠的主事把日常事務交由各管事牌子和班頭處理,自己隻保留對例外事項(即重要事項)的決策權與控製權。

這點需要討論麼?若不是怕禦史、給事中等風憲言官彈劾自己失職,誰願意天天到懷柔這窮鄉鄙壤來?

跟推行嘉靖新政的各項政策一樣,這個時候,就有人跳出來反對了。

不是兵工總署的官員,也不是那幫迂腐守舊的儒生,而是一個看似毫不相幹的人——戶部尚書馬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