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廠以班組為單位,每月輪番給假兩天,三五同鄉好友揣著皇上給的恩賞,相約去逛京城,為給家裏的老婆孩子買點鄉裏沒有的稀罕物事,縱是來回奔波個幾十裏地也不在話下。早在鐵廠籌建之初,周圍村鎮裏一些機靈的百姓便沿著廠區開了一溜小酒肆飯鋪,沒有家小無牽無掛的年輕後生手頭上有了錢,便在這裏打個牙祭。聽他們一邊呷著老酒一邊大聲武氣地談論著在鐵廠當工人的諸多好處,連靠著鐵廠發了小財的飯館老板都著實羨慕,巴望著有朝一日也能進那朝廷的工廠吃上皇糧。
嘉靖二十三年三月初,朱厚熜興致勃勃地視察了新建的煉鐵廠,並命人將工廠的技術專家和部分資深工匠請來,賜給他們一張圖紙,讓他們按照圖紙上的方法,將原本分開的煉鐵爐和炒鐵爐串聯使用,實現從生鐵直接練成熟鐵的連續生產過程。這是剽竊幾十年後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在他的著作《天工開物》講述的方法,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由於其原理並不複雜,那些技術專家們一看就明白了,紛紛跪地稱頌吾皇聖明。
朱厚熜也挺得意,倒不是臉皮厚覺得自己剽竊無罪借鑒有功,而是在畫這張圖的時候,他無意之中想起來了另外一條發財的路子,目前已經大見成效了。
朝廷專門成立了兵工總署,還開辦了懷柔鐵廠做什麼用?若隻是用來生產大刀長矛羞也羞死了,自然是要造槍造炮啊!朱厚熜早在兵工總署一成立,就命令其下設立了軍器研究院,調集原工部兵杖、火器局的技術專家沒日沒夜地研發新式火器,自己也以身作則,拚命地回憶後世那些先進的武器,畫出了一張又一張的草圖,供軍器研究院的那些技術專家研究,想啟發他們找出一條後世先進技術與當前生產力水平相結合的路子,盡快拿出能讓他象別的穿越大大一樣開疆拓土、稱霸地球的先進武器。
在這個當兒,手中的毛筆不好使,偏偏那些圖樣的精密度要求又很高,朱厚熜不得不學著外國人的樣子拔禿了皇宮裏所有大白鵝的尾巴來削鵝毛筆,可他畢竟不是外國人,鵝毛筆使起來還是不得勁兒,這簡直成了他最大的苦惱,直到有一天在畫燧發槍的草圖之時,想起了燧發槍所用的鉛彈,他才猛然想起了那個時代連小學生都司空見慣的一件文具——鉛筆,當即扔掉手裏的鵝毛筆,仰天長笑了好一陣子。
按朱厚熜的本意,內廷的皇家工廠是要全部交給工部的,但呂芳為了那需要被安置的數萬名內侍宮女苦苦哀求,總算給宮裏保留下了幾處伐木廠和礦山,此刻都派上了用場。過了大約一個月時間,一種兩隻木片沾合在一起,中有凹槽鑲嵌鉛條的書寫工具就籠罩著“大內密法禦製”的神秘光環橫空出世。皇上親自將其命名為“鉛筆”,還毫不吝嗇地賜給了內閣學士、六部九卿以及全國正四品以上官員每人十支,那些具有秀才以上學曆的低級官吏、士子和各地府學鄉學的生員每人也得到了兩支。此舉不但稍微緩解了士林關於官紳一體納糧的怨氣,更使得這種不需研墨潤筆、立時便能書寫的鉛筆行銷全國,每支被賣到了一兩至五兩銀子,成為大明王朝的一種時尚,連那些本不好讀書的商賈見麵,也要互相問上一句:“今天你寫了沒有?”
如同“乾坤寶鏡”一樣,這隻不過是朱厚熜信手拈來用以騙錢的小發明,他最關心的還是經濟建設、國計民生。可他也知道,明朝盡多的是能講上三天三夜程朱理學陽明心學也不重複的儒生,卻難找到一兩個真正精通科技、農業、經濟等實用學問之人,偏生自己也不是學理工出身,空有一腔熱情滿肚子好點子也無用武之地,隻能慢慢地開啟民智,期待著老天爺能體念自己穿越不易治國太難,給自己降生一兩個類似於後世宋應星、徐光啟這樣的大科學家、農學家,幫助自己盡快帶著大明王朝數千萬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