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戰守之策(2 / 2)

有皇上給定下了“隻議戰守之策”的調子,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那些內閣學士、六部九卿都是才能卓絕之人,即便不說聖賢書曾教給他們多少本事,九十七年前的土木堡之變後,於謙臨危授命,總理軍務,取得了北京保衛戰之大勝,那些戰守之策經過了實踐檢驗,直接拿來套用便是。因此,你一言我一語,一下子就湊出了十幾條措施:一是兵部即刻行文各邊鎮及各省,調集軍隊進京勤王;二是督令居庸關、紫荊關、龍門、獨石等沿邊要害關隘加強守備,嚴陣以待,若虜賊來犯或大同軍叩關叫城,定要奮勇殺敵報國;三是即刻調集山東備倭軍、河南衛所軍及河北和順天諸府的運糧軍士拱衛京師,號令諸省整頓兵馬,進京勤王;四是整頓京師兵馬,並鼓勵京師並順天諸府鄉民投軍,征調民間匠人協助修繕城防工事,征調夥夫協助守城,以上招募人員和皇城四門內外官軍無論品秩,一律賞銀五兩、布一匹以資鼓舞;四是命工部營造司加緊督修城防工事,兵工總署兵仗、軍器兩局加緊督造兵甲和銃炮等守城軍械;五是命戶部責令專人清點搬運太倉存銀於皇城以內,由度支司計算發放各軍餉銀並工部修造軍械所需之費用;六是命吏部凍結一切官員南調之議,願於北方任職者可加官一級即刻委任實職;七是命都察院監督文武官員,若有驚慌失措而不能安心王事或玩忽職守者一律罷官拿問;八是刑部、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加緊巡查,若有著胡服、操北地口音者要留意查問,敢散布謠言動搖軍心民心者一律下獄以通敵罪論處;九是號召百姓獻納穀草充實軍備;十是詔示軍民職官百姓,有殺敵報效者一律論功行賞……

朱厚熜擔心這麼多的軍隊一下子湧入京師,京師存糧不足難以保證充足的軍需供應,戶部尚書馬憲成立刻表示時下通州倉場中尚存有各省解送之春賦及曆年軍儲存糧一百多萬石,可供京城軍民食用半年,應盡快命人將其盡數解往京城,免得陷入敵手。運力不足的問題也好解決,一是給在京文武官員和軍士預支半年俸祿和糧餉,命他們各自到通州領取;二是命順天府征用民間大車即刻起運通州官糧,百姓可自備工具參與運輸,所運官糧除十分之一歸己外,每石另付腳銀半兩;三是各省勤王之師若先敵抵達京師,可先去通州領取糧餉……

讀過北京保衛戰那段史書的朱厚熜知道,這還是於謙當年的救難之策,連百姓運送官糧腳力銀的標準都沒有改變!當即笑著說:“好,諸位愛卿所言極是,內閣就依各位所奏安排京師戰備即可。對了,內閣還當即刻草擬公告,向天下臣工百姓宣告朝廷固守京師之決心。”

由於韃靼進犯以及仇鸞謀逆的消息是呂芳的特務係統傳回來的絕密情報,還不為世人所知,夏言想了想,說:“皇上,為安京師臣民之心,爭取時間整飭軍備,臣以為詔告天下之事宜暫緩幾日。”

盡管這樣做不見得能有多大用處,但總也聊勝於無,朱厚熜便準其所奏。夏言接著又建議將仇鸞逆賊抄家滅族,這倒讓朱厚熜躊躇了。

按大明律法,謀反在十大不赦之罪中排名第一,象明初洪武年間興起的那兩次大獄胡惟庸案和藍黨逆案,每一次都使幾萬顆人頭落地,而且那還都是朱元璋為了清洗開國功臣,捏造的莫須有罪名,仇鸞可是開明朝武將擁兵謀逆之先河,公然扯旗造反了!別說是抄家滅族這種正當的懲罰,即便是皇上要廣為攀緣大肆株連也沒有人敢說半個“不”字——曆朝曆代最高的刑罰隻有滅九族,明朝可是連朋友都滅,湊夠了個十族。

但在朱厚熜的固有觀念裏卻沒有“株連”這個詞,再大的罪也應該一人做事一人當,戰犯的老婆孩子也要給一條生路,讓他下令把仇鸞的家屬給“喀嚓”了,他真還下不了那個狠手。但這樣的話卻不好給這些明朝人說,他隨口敷衍道:“夏閣老,此事倒也不急,如何處置朕自有打算。呂芳著鎮撫司的人暗中監視著,不許其與朝臣武將來往即可。”然後,對眾人說:“諸位愛卿,此乃國朝危難存亡之秋,朕以九州國運、億兆民生托付爾等,爾等要以社稷為重,從容布置戰守之策,激發軍民抗敵之決心,彌縫艱難,不計死生。隻要你我君臣一心,共襄國難,定能聚殲北虜與逆賊於北京城下!”

不管有沒有皇上那樣的決心和信心,所有的人都跪了下來:“臣等謹遵聖命,誓以身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