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校場演武(一)(1 / 2)

檢閱了全軍將士,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之後,朱厚熜回到了閱武廳上。這個當兒,原本隻為皇上設置了一張禦座的閱武廳上已經擺上了一長溜的條案,各式各樣的茶點果品琳琅滿目,不但用碧紗罩罩著防止落上灰塵,還都用暖爐保溫。所用器皿,都是皇宮禦用之物,不想也知是尚膳監在宮裏置辦齊備,用快馬送到軍營之中。

當日定下元日檢閱六軍,呂芳考慮到主子要在營團軍待上半日之久,就請旨循天子出行之例備膳送到行在。朱厚熜對於這樣耗費人力財力的安排甚為不喜,更有心要秀一場仁君與將士同甘共苦的好戲,便說要跟禦駕親征之時一樣,在營團軍中與眾將士同飲共食。呂芳以祖宗家法、朝廷規製為由千般勸阻,高拱等人也極力勸諫,好說歹說才使朱厚熜收回了成命。

倒不是高拱等人不識趣,成心要掃皇上的興,他們也很是為難:如此前所未有的恩遇固然是全軍將士的莫大榮幸,可帶來的麻煩簡直難以想象——北京保衛戰前期,皇上將行在設在德勝門營團軍大營之中那段時間,就讓他們大傷了一番腦筋,不但精選火頭軍中廚藝最高的人到行在伺候,還請呂芳派出尚膳監的內侍、禦廚從旁指點,暗中幫助,才勉強應付過去,沒讓憂心戰事的皇上覺察出破綻來。如今已不是戰時,還有一幫朝廷重臣陪侍皇上左右,稍有紕漏就會招致不測之禍!

讓朱厚熜滿意的是,呂芳考慮得很周到,為隨行的王公大臣都設了座,準備了茶點,連那些因品秩過低,沒有資格陪皇上就坐,隻能站在閱武廳下觀看演武的其他各軍指揮使、統領們都有份,這正是一個恩賞群臣拉攏人心的好機會,便招呼眾人就坐,不拘君臣之禮用些茶點。

諸位王公大臣叩頭謝恩之後,按照左文右武的習慣,依著官階爵位各自坐定了。那些勳貴重臣一大早起就要陪同皇上應付各項禮儀大典,早已餓得饑腸轆轆,因有皇上的恩旨,又見榮王阿寶已狼吞虎咽地大嚼起來,也就不再矜持,一邊頌揚著君父浩蕩聖恩,一邊取用那些精美的禦製宮點。

營團軍全軍將士再次跪地叩拜,三呼萬歲之後,依次退出了軍校場。那刷刷的腳步聲、噅噅的馬嘶聲,以及偶爾響起的一兩聲高亢的口令聲,都顯得是那麼的有力,博得了皇上和一幹朝廷重臣的交口稱讚。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營團軍五萬之眾有條不紊地退場,隻用了不到半個時辰;而且,為了避免操練之時揚起太多的煙塵影響皇上及朝廷重臣觀賞,營團軍一大早就在校場上灑了好多水,如今可以清楚地看見各隊原來站立的地方顯出一塊塊整整齊齊的方陣。站了幾個時辰,足印竟是紋絲不亂,百戰雄師也不過如此,更何況營團軍有近一半是剛剛補充的新兵,需要何等嚴苛的軍紀才能將士卒錘煉得如此俯首聽命、如臂使指!其他各軍指揮使、統領們都倒吸了一口冷氣,臉上流露出了由衷的欽佩之色。

根據原定的安排,接下來,便是從五萬營團軍中選拔出的精銳之師進行軍事操演了,所有貴賓都不禁興奮了起來,停下飲食,伸長了脖頸,朝著將台那邊張望。

或許是感覺到了貴賓們的不耐煩,一身戎裝的俞大猷和戚繼光兩人從立著“帥”字大旗的將台上走了下來,疾步越過閱武廳前的小片空地,沿著台階登上廳來,按照例行的程序,躬身向朱厚熜抱拳施禮,奏請皇上頒下準允開始操練的聖旨。

謹領聖諭之後,兩人又匆匆回到將台之上。閱武廳上的人都知道操演馬上就要開始,頓時緊張了起來,大廳上變得鴉雀無聲,隻有那九麵明黃色的龍旗在風中舒卷著,發出獵獵的聲響。

隨著俞大猷手中的令旗一揮,突然,仿佛響起了一陣沉雷,將台兩邊的三十六麵大鼓一起擂動起來。戰鼓雄壯地、猛烈地轟鳴著,宛如驚濤潰堤一般,一浪高過一浪,一種令人懾服的威壓之勢油然而生,催人膽裂,當擂擊到酣烈之際,仿佛天地都被震動了。

第一通戰鼓停息之後,緊接著,嗚嗚的號角吹響了。嘹亮的、威武的號聲猶如一條矢嬌騰越的飛龍,在校場上空盤旋著、翱翔著,直接襲上了每個人的心頭,剛剛被鼓聲震懾住的諸人,胸中又陡然生出一股勇敢豪邁之情。

激勵士氣的鼓聲和號角聲交錯響過三通之後,一聲清脆的金鑼之聲又傳到了眾人的耳中。將台之上的一麵黃旗降了下來,豎起了一麵淨平旗。朱厚熜知道,根據軍中規製,這是準備出動的令旗,便與其他人一起將目光投向了西邊的校場口,那裏已聚集著大批參演的軍隊,明亮的鎧甲和刀槍在陽光下閃爍著點點寒光,仿佛是受到了金鼓之聲的催促,被死死拉住絲韁頓在原地的戰馬不安地噴著響鼻,馬蹄用力地刨著腳下的硬地,似乎迫不及待要投入血與火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