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跨海遠征(1 / 2)

呂芳走到殿門口,揚聲喊道:“皇上有旨,宣高拱、俞大猷、戚繼光覲見。”

話音剛落,一文兩武三位青年官員走進了殿內,跪下叩頭:“臣高拱、俞大猷、戚繼光恭請聖安。”

“免禮,平身。”朱厚熜笑著招呼三位心腹愛將:“來來來,肅卿、誌輔、元敬,朕給你們介紹一個人,徽州海商巨子汪直汪大老板。”

京城保衛戰中,營團軍奮勇殺敵,立下了赫赫戰功,三位主將高拱、俞大猷和戚繼光也隨之聲名鵲起,名震天下,汪直雖遠在海外,卻也從前往雙嶼交易的商人口中聽說了他們的許多英雄事跡,一聽是他們三人,趕緊跪下,給他們叩頭,忙不迭聲地說著景仰的話。

高拱他們三人當然知道汪直的來曆,對他這樣的海寇視若仇讎,但一來不敢在禦前失禮,二來也聽說海商此次為朝廷送來急需的糧食,算是為國家做了一點有用之事,勉強壓抑著心中的憤怒,卻板著臉不理他。

見汪直跪在那裏,一臉的尷尬之色,朱厚熜正色說道:“肅卿、誌輔、元敬,朕知道你們對汪老板這樣的海商頗有成見,但汪直本人雖曾觸犯海禁,走私海外,卻並未有通倭情事,更有心為朝廷效力。如今朝廷要開海禁,與西洋諸番互市通商,急需他這樣精通經商之道,又熟悉海情地理之人,朕已赦免其罪,授予他錦衣衛千戶之職,特加日本宣慰欽使,讓他宣諭日本諸島,助朝廷平定倭亂。所謂英雄莫問出處,你們可不能耿耿於前事,日後同朝為官,要多親近才是。”

皇上此言一出,更令俞大猷和戚繼光兩人為之色變。要知道,俞大猷曾駐守金門海防一線,戚繼光出身登州備倭衛所,他們都曾多次與海盜、倭寇血戰海疆,與倭寇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根本無法接受昔日的海盜搖身一變就成為朝廷命官的事實,當下梗著脖子要說話。高拱生怕他們出言不遜,冒犯了皇上,趕緊搶先說道:“皇上求才若渴又包容萬物,臣等愧不如也!”說完之後,隨便將手攏到胸前一拱,算是給汪直回了個禮。

朱厚熜也不好強迫俞大猷和戚繼光立刻就拋棄心中的固有成見,與汪直傾蓋如故,隻好安慰汪直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若要解凍,隻怕也非旦夕可以奏效。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隻要你為國家盡忠,為朝廷效力,何愁天下人不敬你重你!”

接著,他轉頭對高拱他們說:“你們都是大忙人,咱們就閑話少敘,開門見山。朕今日把你們三人召來,是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與你們商議。江南叛軍重兵蝟集徐州,背靠堅城,是朝廷南下平叛的一大障礙,若不能誘敵分兵,隻怕徐州城下少不了一場惡戰。如今汪直的船隊自江南而來,朕就在想,是否可以派遣一支精銳之師乘海船南下,自東南沿海登陸,直取南都。你們覺得朕的這個想法如何?”

高拱、俞大猷和戚繼光三人對視一笑,高拱示意俞大猷回話,俞大猷卻不好意思地輕輕搖搖頭。

這一幕落到了朱厚熜的眼裏,便笑著問道:“肅卿、誌輔、元敬,你們三人鬼鬼祟祟的在做什麼?莫非忘了朕說過,禦前議事要暢所欲言嗎?”

“回皇上,”高拱說:“前日誌輔還曾對臣和元敬說過,既然徽商能自江南運送糧食至京師,朝廷便也能從京師運送兵馬到江南。如今江南叛軍重兵蝟集徐州,南直隸及浙江必定空虛,他想懇請皇上恩準,帶一支偏師乘海船南下呢!”

“哈哈,原來你們早就想到此節了。”朱厚熜得意地說:“誌輔乃是我朝不世出的將才,朕也能與他不謀而合,看來朕也頗有軍事之才嘛!”

俞大猷趕緊跪在地上,說:“皇上睿智天縱,臣粗鄙不才,豈能與皇上相提並論……”

朱厚熜佯怒道:“好你個俞誌輔,竟也學會了溜須拍馬阿諛奉承,你竟不知道‘謙虛過頭,便是驕傲’的道理嗎?還不快快將你的想法從實招來,若有半點藏私,朕定不饒你!”

“皇上,臣想請教這個汪直……哦,汪大人一個問題。”

得到了朱厚熜的同意,俞大猷衝汪直抱拳道:“汪大人。”

汪直慌忙跪下,說:“草民……哦,下官在!”

俞大猷見他如此恭順,態度稍稍緩和了一點,一邊側身避讓,一邊說:“汪大人快快請起,你我不相統屬,不必行此大禮。請問汪大人,你手頭上有多少條船?一次可以運送多少兵馬?”

“回俞軍門,下官有大船三十四艘,都是可乘五百人以上的戰船。徽商另有運送糧食的貨船共計一百一十六艘,每船可載千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