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營中騷亂(2 / 2)

曾望忙說:“老曹,這話可不是我說的。我告訴過你,為了這事,戚將軍已帶我去找過那幫王八蛋,斬了他們一名隊官。可那幫王八蛋還是畏懼敵人妖術厭勝……”

厭勝之說已被監軍呂公公認定是褻瀆君父之言,聽到手下這兩個莽撞的家夥還是一口一個“厭勝”,若是被別的軍中之人聽了去,隻怕要招惹禍事。戚繼光厲聲打斷了他們的話:“休得胡言放肆!自即刻起,我營中之人再有論及此邪說者,定斬不饒!”

接著,他又死死地瞪著曹聞道,說:“我營團軍何時出了你曹聞道這樣的窩囊廢,離了火炮就不會打仗了?一個上午便折損了數千將士,副統領也戰死了,卻連城牆都沒有爬上去,這全是你平日不好生督率麾下將士操練之過,你還有臉鬧事!還將全部罪責推給友軍!來人,將他綁了,杖責四十!”

楊博也知道戚繼光的良苦用心:中軍炮營劃歸營團軍指揮,卻不遵將令,戚繼光殺了他們的隊官、帶兵押著炮手開炮,盡管有些過分,但也勉強說的過去。可是,曹聞道身為營團軍前軍統領,要帶人去找炮營“討個說法”,就未免有些過分了,肯定會引起統軍大帥張茂和其他各軍的側目,以為營團軍仰仗有皇上的器重,便飛揚跋扈,不將其他各軍放在眼裏。但看到曹聞道頭上身上布滿血汙,實在於心不忍,便又勸道:“曹將軍今日鏖戰多時,血染征衣,疲累勞頓可想而知,依本官之見,不若暫且將此罪記著,容他日後戴罪立功;若然再犯,數罪並罰。如此處置,將軍意下如何?”

“他還有勁兒鬧事,還要帶人去跟友軍火拚,縱然有傷也死不了他!”話雖如此,戚繼光已看出來曹聞道有傷在身,且已悲痛過度,也舍不得再責罰他,便順坡下驢,說:“軍中之事聽憑大人裁奪。曹聞道,還不快謝過監軍大人不殺之恩!”

楊博忙擺擺手:“自家軍中,毋需多禮。曹將軍,安排貴部營隊將官整頓部屬,將傷者送醫營救治,餘者歇息用飯。你且請隨我與戚將軍入內,將前線戰事及肖副統領殉國詳情報來。曾將軍,前軍眾將士鏖戰半日,已十分疲累,就煩請你帶貴部收殮前軍陣亡將士遺體。”

如此處置甚是妥當,但曹聞道和曾望卻還是同時悄悄看向戚繼光,戚繼光微微頜首,兩人這才齊聲應諾領命。

這一幕被楊博盡收眼底,盡管心中略微有些不快,但自元日閱兵之後,世人皆知營團軍有“軍中但知將軍之命,不聞天子之詔”的細柳營之風,對待皇上尚且如此,何況他這個初來乍到的監軍?也就裝作沒有看見,對戚繼光一拱手,向中軍帥帳走去。

曹聞道的戰況彙報令楊博和戚繼光十分震驚而又十分難過:今日一戰,前軍傷亡了四千七百多人。此外,由於營團軍明定軍規,每戰營、隊、哨各級官佐必須身先士卒,因此,前軍軍官將佐損失尤其之大,自副統領肖劍鋒以下,五名營官戰死兩人、重傷一人,二十名隊官戰死八人、重傷三人,參戰的五十七名哨官全部殉國。

如此慘烈戰事,令久在兵部任職的楊博也不勝唏噓,遂好言撫慰了曹聞道,表示要將前軍奮勇血戰及肖劍鋒等各位將士為國捐軀之詳情即刻稟報中軍並上奏朝廷,懇請旌表恩恤,然後打發他回營歇息。

曹聞道出去之後,戚繼光對楊博說:“楊大人,按我大明軍規,每戰之後,統軍之將要到醫營看望傷者,並到各軍營慰問幸存將士,大人可否與末將同行?”

這一條軍規原本沒有,而是北京保衛戰中德勝門一戰之後,朱厚熜感念戰事之慘烈,為營團軍定下的規矩。既然是聖命,又可彰顯自己愛兵如子之風,參戰各軍便群起效仿,兵部更據此擬定條陳,上呈內閣批準,使之成為一條軍規頒行天下,各軍各旅無不凜然奉行,對融洽兵將之間的關係,激勵將士效死用命大有裨益,全軍上下無不頌揚皇上於細微之處做大文章的天縱睿智。

但楊博卻說:“前軍負傷將士正在救治,其餘之人也都在梳洗用飯,慰問之事可稍緩而行。你我不若先商議明日作戰之事,將軍意下如何?”

戚繼光心裏一凜,表麵上卻不動聲色地說:“大人有何良策,乞請明示。”

“示下不敢,”楊博說:“聽了曹將軍稟報之後,在下有些想法想說出來供將軍參詳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