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義降叛軍(2 / 2)

不知是不是早已商量好的,曾望適時大聲喊道:“當兵吃糧,吃的是皇糧,皇上推行新政,為得正是富國強兵,弟兄們的糧餉更未削減分毫,弟兄們何必為了那幫宗室勳貴一己之私利、不臣之野心便白白斷送了性命!依我大明律法,謀逆是滅門的罪,可皇上天縱聖明,仁德寬厚,曉得諸位弟兄乃是受人蒙蔽脅迫,特頒下‘首惡必除,脅從不問’的恩旨,各級將佐軍卒投誠者可赦免附逆之罪。弟兄們莫非還要頑抗到底,等著朝廷誅滅九族嗎?”

比之楊博方才講的那些大道理,曾望的話似乎更有說服力一些,那些兵士持槍舉刀的手都無力地垂了下來,隻是礙於律法軍規不敢自己做主,便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林健。林健卻麵如死灰般地蠕動著嘴角,一時說不出話來。

見叛軍還在猶豫不決,曹聞道怒道:“若不是念在你們畢竟曾是大明軍人的份上,老子恨不得要把你們碎屍萬段,為我那四千七百多位弟兄報仇!如今楊大人、老曾苦口婆心跟你們說了這半天了,別他娘的給臉不要臉!想打,就拿起刀子跟老子拚個你死我活;願降,就跟著老子一起去抓那些丟下你們獨自逃命的土鱉龜孫!都是兩腿夾一個卵子的男人,要打要降給句痛快話!”

周圍的營團軍兵士也齊聲喊道:“要打要降,給句痛快話!”

人群之中,有位叛軍兵士突然喊了一嗓子:“我願降!”說著,他擠出人群,將手中的長刀扔在了地上,然後轉身麵對著叛軍兵士說:“弟兄們,那位將爺說的對!我們拚著性命守城,可那些大帥軍門卻都他娘的逃了,我們這些丘八何苦要為他們賣命!”

在營團軍諸人曉以情理,懾以兵威的雙重壓力下,那些叛軍兵士早已心誌動搖,見有人帶頭,紛紛扔掉手中的刀槍。

楊博含笑看著木然地僵立在那裏的林健:“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林將軍是否也該順天應命?”

“順天應命?” 林健苦笑道:“當初自寧海衛奉調他任,兵部原說是調林某到宣府的,卻不知道為何最後又改調鳳陽。這世間有許多事原本都是身不由己……”說著,他突然舉起手中的寶劍,就要往自己的脖子上抹去。

“不可——”楊博和曹聞道、曾望等人一齊大聲喊道,但與他相距一丈多寬,想要出手救援隻怕已是來不及。

不過,站在林健身旁的督戰隊隊長卻是眼疾手快,一把抱住了林健的胳膊:“林軍門,你當初便不讚同起兵靖難,還曾與李大帥和蔡軍門大吵了一場。若非顧忌你在軍中聲威,他們或許就要暗害你了,你又何必替他們擔罪!我們這些弟兄還要靠你給我們做主,你就忍心拋下我們而去?”

趁林健的胳膊被人抱住,動彈不得的當兒,曹聞道兩步衝到他的麵前,劈手奪去了他的寶劍,順手給了他兩記耳光:“狗日的姓林的,我老曹怎麼有你這麼一個死心眼的兄弟!”

“三哥!”林健感慨地叫了一聲,眼淚潺潺而出:“林某誤上賊船,附逆倡亂,為禍家邦,還有何顏麵苟活世間……”

“林將軍此言差矣!”楊博說:“上蒼有好生之德,仁德寬厚更無過皇上,南都擁遼派重要人物、湖廣士子有名張居正者幡然悔悟,投效朝廷,皇上不但赦免其罪,更許其入翰林院為庶吉士,以你之罪,比之張居正孰大?何必要自責至斯?”

林健搖頭歎道:“林某世代為軍,半生忠勇,卻不曾想一念之差,鑄成千古遺恨,如今已是悔之晚矣……”

楊博說:“林將軍方才提到當年調任一事,下官時任兵部武選主事,確知實有此事。當日林將軍敘功升遷,兵部的確擬調宣府任職,恰逢鳳廬總兵李明博進京述職,言稱中都將疲兵弱,武備廢弛,亟待良將充補治軍。兵部念及林將軍是有大功於社稷之人,又為南方人氏,未必能耐北地苦寒,就將林將軍改任中都。本是一番好意,卻不曾想幾乎誤了林將軍終身!此事雖非下官主辦,卻難辭顢頇誤人之過。林將軍可否容下官彌補過失,更留貴駕有用之身,為家國社稷效命如初?”

林健自然知道楊博此說是安慰自己,但如此懇切撫慰,他又怎好再堅辭不受,遂長歎一聲,單膝跪地,抱拳道:“多謝楊大人及各位將軍寬恕,林某願降!”

不等楊博伸手攙扶,曹聞道已將林健拉了起來,狠狠地給了他當胸一拳,嚷嚷著說:“狗日的小林子,還他娘的廢什麼話?快叫你手下的弟兄們把路讓開,我營團軍還有數萬將士等著進城殺賊立功呢!你也別閑著,跟著老子抓那些賊娘入的土鱉龜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