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汪直侃侃而談,細川信元雖然還是麵無表情,心裏卻在暗自讚許:看來眼前這位被各座禦用商人同聲稱讚的“五峰船主汪先生”不愧是一個既為海商,又有大明官員身份的能人啊!
其實,細川信元提出這樣的問題正是在試探汪直,而汪直的回答與他和家臣們商議的結果大致一樣,他也就不再糾纏於這個問題,徑直問道:“義輝殿下那邊,不知五峰先生打算怎麼辦?”
“在下年初去往南洋,得了幾支洋槍,數目不多,隻有兩百支,一百支打算敬獻大人,剩下的一百支想請大人代為獻給將軍殿下。”
細川信元搖搖頭:“這樣隻怕不妥。一是義輝殿下是正統的日本武士,對洋槍那樣的奇淫技巧之物並不感興趣;二來貴國有句古話,叫‘己之不正,何以正人’,既然幕府有意要在全國禁產鐵炮,將軍為天下武士之共主,當以身作則,方能服眾。”
細川信元不再謙稱自己為“鄙人”,而是以“我”自稱,顯然已經把汪直當成了熟不拘禮的親信,汪直忙說:“大人責的是。既然幕府即將下令禁產鐵炮,在下也不能明知故犯,那兩百支洋槍就都上繳大人處置好了。至於該向將軍殿下敬獻何等方物,化外野人,還請大人指點迷津。”
適時鐵炮剛剛傳入日本不久,那些葡萄牙人也並未將之作為主要商品大肆販運到日本,尋常戰國大名要得到一支也是十分困難的,細川信元靠著掌管對外貿易的政所,敲詐前來通商貨殖的葡萄牙人,才勉強弄到了二、三十支,汪直一出手便送給了他兩百支,足以武裝起一支火槍隊,無疑大大增強了他保護領地、對抗其他戰國大名的實力。因此,細川信元頗為感激,就指點汪直說:“下月十九是義輝殿下二十歲的生日,殿下繼任將軍也屆滿三年了,京都要舉辦盛大的法會及慶典,各項花費大致約需一萬八千貫。”
說著,細川信元的語氣沉痛了起來:“由於實行了‘半濟法(注)’,各地守護又屢屢拖欠、侵吞年貢,近年來幕府的財政狀況日益惡化,舉辦這樣盛大的慶典都很困難,殿下就讓我們這些家臣想辦法。象我這樣的老臣要籌款三千貫……”
汪直心中鄙夷地一哂:這個老家夥,幕府將軍給他們這些奴才家臣派捐,他就要派捐給我了,真是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
不過,別說是三千貫,就算總計所需的一萬八千貫,折銀也不過萬把幾千兩,對汪直這樣富可敵國的大海商來說也不是什麼大數目,完全可以獨力承擔下來。但精明的汪直知道欲擒故縱的道理,並不直接應承此事,而是問道:“將軍殿下的慶典總奉行之職,一定要德高望重之人才能擔任。在下冒昧猜測,如今幕府也隻有大人堪當此大任吧?”
“嘿嘿,”細川信元幹笑兩聲,說:“義輝殿下確實有意於我,但我老了,實在不想再管這些俗事,就告罪推辭了。倒是其他兩位管領斯波義政和畠山有仁似乎很感興趣,在完成義輝殿下下達的籌款指令之外,斯波義政又主動捐獻了五千貫,畠山有仁也主動捐獻了三千貫。”
位高權重的幕府管領一職向來由與足利家族有血緣關係的細川氏、斯波氏和畠山氏擔任,並稱“三管領”。當代三管領正是細川信元、斯波義政和畠山有仁,成三足鼎立之勢。可笑的是,如今國家已是分崩離析,幕府的權力和威信一落千丈,各戰國大名擁兵自重、雄霸一方,身為幕府將軍以下最高執政官的三位管領之間卻仍在明爭暗鬥,激烈程度一點也不亞於明朝黨爭。斯波義政和畠山有仁主動捐獻數額不菲的銀錢用於幕府將軍的壽辰慶典,肯定是要借此機會壓著其他兩人一頭,細川信元這麼說,大概是想讓自己主動認捐更高金額歸於他的名下,把斯波義政和畠山有仁兩人的風頭都蓋過吧!
想到這裏,汪直微笑著說:“連自己的國土都被奪去的斯波管領能主動捐獻五千貫;遠在山地貧國能登的畠山統領也能主動捐獻三千貫,大人占有近畿攝津、山城等國,沃野千裏,民富國強,又是如今幕府三管領之中年紀最長、戰功最大的前輩,無論如何也該捐獻一萬貫才是。”
注:半濟法--南北朝時期,室町幕府為了拉攏全國各地的守護和武士來對抗南朝官軍,於1352年頒布“半濟法”,即允許守護以征收“兵糧米”為名,獲取屬於公家、貴族和寺社莊園的一半年貢,開始僅限於戰事頻繁的近江、美濃和尾張三國執行,且以一年為限,後來普及到全國,成為守護大名永久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