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聖心決斷(2 / 2)

以往商船往返日本,來回一趟隻需要半年時間,可汪直船隊這一回卻用了近一年的時間,一是因為他們要在日本布設情報網,還要搜集日本各國情報,諸事繁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二來也是因為幕府管領細川信元聽說汪直在明朝官場路子很野,關係很硬,就哭著喊著要派人到大明來“朝貢”,安排船隻、置辦貨物耽擱了不少時間,等一切準備停當,就到了六月份,趕上了日本的台風季,船隊無法成行,隻能等到八月台風過去之後才能啟程回國。加之有細川信元的人隨行,汪直他們就不敢暴露明朝已經在山東威海衛開辟了新的港口一事,隻得舍近求遠,帶著船隊又回到了明朝當年給日本劃定的唯一一個朝貢口岸寧波。

接到汪直和董遠靖八百裏加急從寧波送來的急報,朱厚熜差點樂暈了過去:你們也太能幹了點吧,還真把織田信長他們給弄回來了啊!

其實,當時奔襲熱田,將被尾張織田氏扣為人質的三河岡崎城幼主鬆平竹千代搶到手裏,還摟草打兔子地把織田信長也一並騙上了汪直安排在伊勢灣接應他們的船之後,張明遠、董遠靖他們幾位太保爺就曾打算趕緊把織田信長等人送回來讓皇上用“天目”甄別。但是,他們又覺得這樣做有些不大妥當,一來是怕匆匆歸國,難免打草驚蛇,引起日本幕府的警覺;二來也是因為海上風高浪大,孤帆遠航風險太大。當然還有其三——除了織田信長,其他兩人還不一定就是皇上指名要的正主兒,若是遠天遠地送回來,卻被皇上認為是魚目混珠之徒,鬧出了大笑話,幾位鎮撫司太保爺就算是栽到家了!因此,他們經過反複商議,最終還是放棄了那樣的念頭,讓朱厚熜多等了好幾個月,渡過了一個鬱悶而又煩躁的盛夏。

朱厚熜依稀記得在那個時空看過的閑書上有句話形容的非常貼切:如果將統一日本比喻成做一張大餅的話,那麼,織田信長是種麥子的人;豐臣秀吉是收割麥子並做成大餅的人;而德川家康,則是享用這張大餅的人。因此,不管此“猴子”是不是彼“猴子”,也不管那個被人們認為是“普賢菩薩真達羅大將”轉世的小屁孩是不是日後的德川家康那隻烏龜,隻要織田信長是真的,把他弄到大明,至少能延緩日本統一的步伐,省得他們一旦統一就開始做白日夢,竟然貪心不足蛇吞象地妄圖占領朝鮮、侵略中國,進而稱霸亞洲乃至全世界——豬尿脬打人,疼是不疼,可臊人得很啊!誰願意耳邊老有隻蒼蠅“嗡嗡嗡”地叫個不停呢?

那麼,如何利用那三個小家夥就要好好動一番腦筋了:

猴子和烏龜當然是要進南京國子監讀書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嘛!讓他們多受一點中華文化,尤其是儒家傳統思想的熏陶,即使不能把他們培養成“親華派”,至少也能讓他們知道泱泱中華地大物博國力強盛,不是他們那樣的彈丸島國所能覬覦的!

而織田信長,既然已經被逐出了尾張,已經不存在統一日本的可能,可以安排他到明軍任職。上海崇明島戰俘營的幾千名倭寇俘虜養了一兩年了,也該派上用場了,就讓織田信長組建一支倭人營,替大明朝開疆拓土——這麼做當然不能說是借刀殺人或驅虎吞狼,就算是那些長期為禍東南海疆的倭寇們幡然悔悟,用實際行動向中國人民謝罪好了。

日後今川義元率軍上洛,沒有織田信長奔襲桶狹間,以尾張織田氏的實力,勢必會被今川軍所滅。那個時候,就讓織田信長打著為父報仇的旗號,帶著倭人營殺回日本。當然了,明朝作為宗主國發揚國際主義精神,向他提供無私的援助,或者派出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日參戰,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如此一來,明朝出兵日本的借口就有了,國內那些迂腐的朝臣不會說違背祖製,攻打朱元璋當年定下的“不征之國”;國際上也不會有人指責大明侵略日本,武力幹涉他國內政,多麼完美的計劃!

當然,前提是織田信長必須聽話。他和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或者是其他什麼人,誰願意與中國保持睦鄰友好關係就扶持誰,如果他們都是些頑固死硬的家夥,那個已經被提拔為戰俘營倭人管事的石井三狼也不錯嘛!汪直也可以做日本總督,他現在不是改名叫“鬆川信直”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