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聖心決斷(1 / 2)

與呂芳商議之後,朱厚熜終於做出了決斷:

一、榮親王朱厚溜一向頑劣難馴,驕縱不法,且有盜挖古墓之膽大妄為之事,依漢文帝處置郎琊王之例,廢去親王爵位,貶為庶人,發配呂宋——你不是貪財嗎?去東南亞種胡椒去,能從歐洲人手中賺多少銀子就看你的本事了,少在國內禍害百姓、破壞曆史古跡!

二、榮親王世子朱載昀好學向善,遵禮守法,又有大義滅親之舉,不應株連其事,準其承襲王爵,依《宗人法》降襲一等,封為榮郡王,在荊州就藩設邸,不得再自行遷徙異地。

三、都察院監察禦史、巡按湖廣海瑞清正有品,秉公盡責,著即改任戶部雲貴銅政使司銅政禦史。

其時,榮親王朱厚溜毆打並公然綁縛湖廣巡按禦史海瑞前去盜挖古墓一事已傳得沸沸揚揚,朝野上下議論紛紛,盡管都對榮王的穢行劣跡大為不滿,可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榮王是當今萬歲爺嫡嫡親親的堂弟,還有擎天保駕之功,別說是打,就算是把海瑞那個六品芝麻官給殺了,也隻怪海瑞自家晦氣,不該衝犯了那個太歲。聖旨一出,天下無人不震驚於皇上如此明察秋毫、秉公持正而又執法如山,舉國上下一片頌聖之聲。這其中,喊得最響的,就是上呈奏疏提出針鋒相對的處置辦法的前後兩任內閣首輔夏言和嚴嵩。

夏言十分不齒榮王朱厚溜的行為,為了朝局安穩和皇上的千秋聖名,權衡再三,不得不捏著鼻子替榮王求情,為此還不惜斷送年輕有為、剛直敢言的海瑞的宦途前程。提出這樣的建議,他的心中十分愧疚和自責,但皇上並未將榮王賜死,而且還讓其世子承襲爵位,剩餘的宗室大致便能心安了。如此兩全其美,讓他對皇上的治國之道和權謀之術深感欽佩。

而嚴嵩為了逢迎聖意不得不幫自己的仇家海瑞說好話,如今皇上接受了自己的建議,也隻好吃了這個啞巴虧。不過,他卻因此落下了個“以德抱怨”的好名聲,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也可以聊以**。

不過,接到皇上的恩旨,榮親王世子朱載昀卻連上奏疏,堅辭郡王爵位並請求皇上恩準自己代父親戍邊;安國郡主郡馬趙隱也向朝廷呈上奏疏,懇請解甲歸田,恢複王府侍衛的身份,陪同榮王遠適海外。

朱厚熜也明白他們的意思,畢竟明朝以孝治天下,“子不言父之過”是人們的共識,作為兒子的朱載昀和作為女婿的趙隱大義滅親,協助海瑞羈押阿寶,不但內心十分痛苦,也承受了很大的輿論壓力,尤其是朱載昀,身為世子卻舉發其父,難免會被人認為是圖謀早日承襲王爵,隻有堅辭不受,才能顯示自己坦蕩無私。

朱厚熜思慮再三,為了保全朱載昀的名節,不得不同意了他的奏請,不再提說讓他承襲郡王爵位一事,但不是由他代父戍邊,而是讓他陪著父親一道前往呂宋,準許他保留郡王儀仗,並帶著王府屬官、侍衛和仆役隨行,另外再撥給軍卒一千人充當護衛。同時,朱厚熜還暗下密諭,著令他們密切留意西番諸國的動向,並再三囑咐一定要小心提防佛郎機人,有事隨時報告朝廷,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要與之發生衝突。

但是,安國郡主郡馬趙隱提出解甲歸田的請示,卻被朱厚熜以國家正值用人之際、安國郡主又剛剛有了身孕無法遠行等理由斷然拒絕——好不容易才在皇室宗親中發現了一位可造之才,又樹立成為宗親顯貴為朝廷效力的榜樣,朱厚熜怎麼舍得讓他跟著阿寶去東南亞種胡椒?

對於此事,朝臣卻與皇上有不同的看法,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趙隱囿於私情而辜負聖恩,足見此人不識大體,難堪大用,更不宜在禁軍執掌兵權,建議皇上將其調任閑職。朱厚熜拗不過眾口一詞的朝廷重臣,隻得委任他為大明王朝宣慰欽使,將他派往朝鮮,督導朝鮮加緊修建港口、籌辦軍需糧秣諸事。趙隱還帶著大批明軍中下級軍官隨行,負責訓練朝鮮軍隊——作為對大明王朝忠心耿耿的藩屬之國,朝鮮強烈要求與“天兵”一起討伐日本,朱厚熜怕打消了他們的積極性,不好意思斷然拒絕,就原則同意日後明軍出兵日本之時,他們也一並參戰,跟隨在明軍身後,維持所占領的日本領土的治安並護衛明軍的後勤補給線。可朝鮮軍隊的戰力實在令人堪憂,連東北的土蠻都打不過,不加強訓練,隻怕連這樣簡單的任務都無法完成。

雷厲風行地處理完了這件事,總算沒有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朱厚熜的心情稍微好了一點。十月初,他又接到了一個令人欣喜的消息:汪直和鎮撫司七太保董遠靖從日本回來了,不但帶回了與日本貿易所得的七十三萬四千六百兩銀子,還帶回來了幾位日本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