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天狼’,‘射天狼’……”朱厚熜反複念叨幾遍,感慨地說:“好名字啊!聽著就來勁兒!好,就讓朕看看你們是準備如何來射天狼的!”接著,他打開了麵前那份足有半寸來厚的奏疏,仔細看了起來。
開局不錯,贏得了皇上的一個碰頭彩!前來東暖閣見駕的內閣分管軍務的次輔李春芳、兵部尚書曾銑和兵部右侍郎兼明軍總參謀長楊博三人暫時鬆了一口氣,但還是擺出一副肅穆的表情,垂首坐在那裏,心中仍在忐忑不安。
這份奏疏是兵部上呈的明軍軍事演習總體方案,此次演習暫定名為“射天狼”。
今年新春佳節,朱厚熜又照前兩年定下的“元日閱武”的規矩,帶著滿朝文武大員前往禁軍慰問將士,在觀看了禁軍某部的軍事表演之後,興之所至,責令兵部在今年上半年組織一場大規模的實兵對抗性質的軍事演習。
大規模?當時在場的朝廷大員們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該要多大,才能符合皇上所謂的“大規模”的要求?
麵對朝臣們置疑的眼光,朱厚熜豎起了五根指頭。
有位不諳軍旅之事的文官歎道:“五千之眾演武!那該是何其浩大的聲勢!”
張茂等軍帥武將哂笑起來:區區五千人的演武算得了什麼!
朱厚熜也白了那位文官一眼。
“莫非要出動五萬人?”有人驚呼一聲。
自商代而始,軍隊常以圍獵方式演練陣法、訓練士兵,這便是最早的演習。他們剛剛也欣賞了禁軍某部的模擬實戰的對抗,隻不過曆朝曆代,軍中操練演武至多不過幾千萬把人。幾萬人的演武,亙古未聞,皇上真是氣魄宏大啊!
朱厚熜正要再翻個白眼給他,卻發現這一次,連同張茂的臉上都露出了驚詫的表情,這才意識到自己高興的過了頭,忽略了明朝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根指頭當然指的是五十萬!
近幾年裏,雙方兵力都達到幾十萬的戰事已發生了兩次--北京保衛戰和平定江南叛亂,叛軍強拉壯丁拚湊的所謂“八十萬大軍”就不必說了,北京保衛戰可是三十多萬明軍和二十多萬蒙古鐵騎硬拚,而且朱厚熜還裝模作樣地禦駕親征,他又怎能看得上搞一場區區數萬人的軍事演習?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西方長期處於冷戰對峙的狀態之下,軍事演習的空間和規模大為擴大。1967年9月,前蘇聯舉行了“第聶伯”演習,參加兵力約50個師,100萬人,坦克7000多輛,創造了軍事演習動用兵力之最;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也從1967年起,每隔2-3年就舉行一次代號為“秋季熔爐”的大演習,有13個成員國參加,參演總兵力20-30萬人,飛機2000餘架,軍車一萬餘輛,艦艇300-500艘,持續時間長達2-3個月,成為冷戰時期的軍事奇觀。作為一名軍事發燒優,他一直感到恨吾生也晚,還投胎在中國,竟不得目睹這樣的軍事盛典,豈不痛兮憾也!
朱厚熜依稀記得,中國史書上最早記載的大型軍事演習,是明萬曆元年戚繼光在湯泉(今河北遵化)組織的實兵對抗演習,演習部隊有十萬之眾。其時,戚繼光剛剛被內閣首輔張居正任命為薊鎮總兵,為向北方草原部落示威並向朝廷邀寵,動用薊鎮全部兵力組織了那麼一場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如今是嘉靖二十八年,戚繼光已是大明海軍東海艦隊正三品提督,正帶著東海艦隊巡弋在中國領海,清剿沿海的倭寇殘部;而張居正才隻是區區一個七品,剛從昆山知縣任上調至禦前辦公廳任秘書,兩人地位天淵之別,日後還不知道他們會各自沿著怎樣的人生軌跡發展,“湯泉演武”或許也就不會發生了,對於後世的軍事發燒友來說,該是一件多麼遺憾的事情!
此外,他還有私心:人類有史以來首次大規模軍事演習注定能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他身為大明王朝最高統治者,是兩百多萬明軍的最高統帥,怎能願意讓自己的臣子專美於前,要等著戚繼光日後升任薊鎮總兵之後再去創造這個世界記錄?
隻是,若直接說自己決定動用五十萬的兵力搞這麼一場軍事演習,眼前的這些朝廷大員的下巴都會掉在地上,不是懷疑自己的耳朵有問題,就會懷疑皇上的腦袋有問題吧……
朱厚熜無可奈何地在心中輕歎一聲,避開了這個話題,收攏五指拈須笑道:“朕所說的實兵對抗性質的軍事演習,卻不是校場演武這麼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