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絲綢之路(2 / 2)

晉商承包了各處民市的貨殖,每年能賺到上百萬兩銀子,朝野上下關於罷設馬市的議論令他們十分擔心,賀蘭石得到了皇上的親口許諾,大為高興,便說:“皇上聖明。既然朝廷不會罷設各處馬市,微臣便有一個建議:朝廷如今與西北諸虜修好,邊地安寧,西域胡商來我大明經商者甚多。微臣與他們閑談之時,聞說我天朝上國諸多商品,尤其是絲綢、瓷器、茶葉等物,西域胡人無論貴賤,都十分喜歡,賣價也高出我大明內地數倍。朝廷可派遣商隊前往西域與之貨殖,不必依靠西域胡商轉手中介。”

這是賀蘭石龐大的發財計劃中的一部分,概因晉商集團雖以包銷國債為契機,得到了與蒙古各部開立民市的特許專營權;但徽商集團卻借助朝廷平定江南叛亂之良機,說服朝廷廢弛海禁之法,許開海市貨殖於南洋諸番,利潤比民市還要高出許多,短短的兩三年間,徽商集團的實力就隱隱淩駕於晉商集團之上。因此,賀蘭石便另辟蹊徑,打起了與西域通商的注意。第一個關於發賣貢品的建議得到了皇上的同意和稱讚,他才敢進一步提出這個建議。

“嗬嗬,”朱厚熜笑道:“看來是那些胡商從中賺取了巨額差價,令你賀蘭老板也為之眼紅了啊!不錯,朕以往隻將目光關注於東南海市,對西北方麵,尤其是西域那邊,則不免有所疏忽,竟忘記了自古便有絲綢之路。不是你賀蘭老板提說此事,險些斷絕了我大明一大財源,罪過罪過!”

受人錢財,替人消災,嚴世蕃既然收了賀蘭石兩萬兩銀子的謝禮,就不能無動於衷,插話說:“請皇上恕臣多言之罪。依臣看來,與西域交好通商,不僅能為我大明帶來滾滾財源,亦能收到牽製北虜各部之妙用。”

朱厚熜更加來了興趣,催促道:“快與朕仔細說說。”

賀蘭石向他請托之後,嚴世蕃也曾認真考慮過他所說的幾件事,此刻正是他在皇上麵前表現的機會,便侃侃而談:“西域之地,諸番林立,各自為政,不相統屬,自保尚且不暇,更無力東向,是以自古都未有覬覦中原之心。朝廷與之交好,並無養虎為患之虞,此其一。其二,西域位於北狄瓦刺之東南、西戎韃靼之西北,歸順天朝之後,瓦刺痛失右臂,韃靼更如芒刺在背,可為天朝屏護甘肅、山陝等地,衛我邊庭。其三,西域諸番產出之物異於中原,太祖高皇帝洪武年間、成祖文皇帝永樂年間,時常進貢玉器、硼砂、獅子、駱駝等內地罕有之物,更進貢有大量名馬……”

朱厚熜笑著打斷了他的話:“剛說了幾句象樣的話,又胡說八道起來了。西域風物特產當然可以彌補國朝之缺,卻不是朕需要考慮的事情。朝廷要與之交好,自然也是效法太、成兩祖,‘懷柔遠人,厚往薄來’,怎能貪圖他們些許貢物?朕連兩京一十三省的貢物都要酌情減免,又怎能向西域諸番索取貢物?”

一直沉默不語的張居正也插話進來,感慨地說:“仁厚無過皇上。臣聞《成祖實錄》有載,永樂四年十月丁未,回回結牙思進玉碗。成祖文皇帝不受,命禮部賜鈔遣回,謂尚書鄭賜曰‘此物今存庫有之,但朕自不用。虜貪且狡,朕受之,必應厚賞。將有奇異於此者,繼踵而至矣,何益國事哉’。皇上恭行儉約,節用愛民之心,較之成祖文皇帝也不遑多讓!”

張居正的奉承恰好撓到了朱厚熜的癢處,他更為高興地大笑起來:“哈哈哈,張太嶽不愧是張太嶽,精通朝章國故,也深知朕的心意。不過,朕除了不貪圖奇珍異寶之外,還有一層用意,西域諸番一向倍受瓦刺、韃靼等蒙元諸部欺淩,動輒被索名馬、美女和珍寶珠玉,稍不如願便有破國滅族之禍。朕要外聯諸番以牽製瓦刺、韃靼,便要優撫厚賞以羈縻其心。這才是成祖文皇帝‘但有來者,惟誠待之’的真諦之所在。”

張居正謙遜地低下了頭:“皇上過譽了,其實微臣隻看到皇上儉約節用之德,然聖心深遠,非微臣這等愚鈍之才所能領會。”

盡管張居正還隻是一個二十郎當歲的年輕人,還是自己的秘書,但他畢竟是在曆史上有“大明第一名相”、“千古宰相之傑”等等美稱的有名人物,能讓他如此折服,令朱厚熜越發高興,沒有注意到嚴世蕃的那隻獨眼之中射出了一絲怨毒的目光,射向了仍低著頭的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