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各部與明朝君臣和將士的聯歡一直持續到了暮色初臨時分才結束,俺答拜辭大明皇帝,帶著大隊人馬回到了三十裏外的營地。
仿佛是明朝與韃靼部的真誠相待感動了長生天,夜色漸濃之時,這幾天裏一直籠罩在草原上空的鉛灰色陰雲終於徹底消散了,一輪明月衝出了凝滯的雲層,沉悶的暮藹隨之變得晴朗了許多。皎潔的月光灑在草地、河流和魚鱗一般密布的蒙古包上,好一副恬靜的草原夜景。
俺答部的營地設在哈刺兀那山之陽、哈屯河之濱的古豐州。這裏如今隻是一片草原,隻零星散布著幾處古城的廢墟,但它的曆史卻十分悠久,能一直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最早,倡議“胡服騎射”的一代霸主趙武靈王在陰山下築長城,並設雲中郡,郡治就設在此地。到了西漢,漢武帝在河套地區興建了一批軍市,也在此地修築土城。其後,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拔部在附近興建過早期的都城;唐太宗貞觀年間,唐軍於雲中大敗突厥,設立了受降城。到了北宋年間,契丹人建立了遼國,在此地設天德軍及豐州。如今,草原各部就以“古豐州”相稱。俺答看中了這裏水草豐美、土地肥沃,就把營地設在了這裏。
兵士們剛剛回到營地,原本寂靜的營地立刻就沸騰了。無數的婦人、孩童奔出自家帳篷,迎向了隊伍,呼爹喚兒的聲音此起彼伏,間或之中還有人喜極而泣,拉著自己丈夫、兒子或是父親的手,流出了高興的淚水。
部族的青壯男丁都被征召從軍,去“迎接”明朝的大軍,營地裏隻留下了老弱婦孺,他們的人雖然留在營地之中,心卻都隨著自家親人而去,整整一天裏,他們都在擔心不停地向長生天祈禱,祈求長生天保佑自家親人平安歸來,一直到了此刻,那顆一直懸著的心才總算是安然落地,怎能不讓他們欣喜萬分?
作為部落的酋長,俺答的大妃伊克哈屯和幾位側妃,還有那些尚未成年的子女當然不可能象普通的部民一樣奔出氈帳前來迎接他,但他還是勒住馬,微笑著看著自己的部民一家團聚的景況。
若說剛才向明朝皇帝屈膝,讓雄霸草原的他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一種挫敗感的話,那麼,看到眼前這一幕,心中那一絲不快也隨之煙消雲散了;同時,有一股莫名的溫情從他的內心深處悄然湧起:想必,伊克哈屯她們也都和這些人一樣,在翹首期盼著自己的平安歸來吧……
“汗兄……”一個聲音打斷了俺答的思緒。
俺答回過頭去,是自己的三弟別勒古台。
今日俺答率軍出營,留別勒古台看守營地,按照俺答的吩咐,各家一大早都就收拾起了僅有的一點財物,帳篷也都收起來裝在了馬車裏,馬也套上了車轅,隨時預備著一旦戰事不利就要拔營而走。與明軍的歡宴剛一開始,俺答就派人回營通報了平安無事的消息。別勒古台這才帶著留守的兵士幫著各家各戶又把帳篷搭了起來。
俺答衝著別勒古台點點頭:“哦,幹的不錯。我原來還在想,大家回來還要忙著搭帳篷。沒想到,家家戶戶連茶都煮好了。”
受到了汗兄的誇獎,別勒古台的臉上卻沒有一絲喜色,他悄然靠近了俺答,低聲說:“汗兄,亦不剌回來了,在你的大帳門外站了半天……”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俺答臉上的笑容已然斂去了,蒙上了一層寒霜,猛地一催馬,朝著自己的大帳疾奔而去。
到了設在營地正中位置的那座最華貴的大帳跟前,俺答就看見有一個健碩的身影一動不動地站在自己的大帳門口,聽到馬蹄聲起,那人轉過了頭。正是俺答的愛將、土默特部中一個小部落翁吉亦惕部的首領亦不剌。
他也不勒馬,徑直就衝到了亦不剌的跟前,揚起馬鞭,朝著亦不剌狠狠地抽了過去。
“啪”地一聲,俺答的馬鞭閃電般地在亦不剌的臉上閃過。
鞭梢擊處,亦不剌的臉上立刻出現了一道血印。
被重重地抽了一鞭子,亦不剌反而站得更直了。
透過皎潔的月光和大帳中流瀉而出的燈光,俺答可以清楚地看見,亦不剌的眼神裏流露出無盡的憤懣和痛苦,甚至還有一絲哀傷。他冷哼一聲:“我以為你已經帶著你的兵馬逃到了陰山那邊了,沒想到,你還有臉回來!”
“亦不剌生是土默特部的人,死是土默特部的鬼,汗王也待我恩重如山,我不會棄土默特部和汗王於不顧,獨自逃走。”
“你還有臉提土默特部!”俺答又將手中的馬鞭揚了起來:“你知不知道,你的莽撞和愚蠢會給全族帶來滅頂之災!”
亦不剌毫不畏懼地挺起了胸膛:“會給全族帶來滅頂之災的,不是亦不剌,而是蠻子皇帝帶來的那些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