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和楊博商議妥當之後,立刻召集軍中大將到帥帳聚首,安排部署撤軍諸事。原本試驗部隊雖未列入明軍正規編製,卻一直在一起訓練,隻需派將點兵即可,隻不過第一軍副軍長兼第一師師長曾望非要留下來隨行護駕,引得那些沒有在試驗部隊任職的軍官將佐一起跟著起哄。俞大猷好說歹說,他們就是不聽,不得已拔出了禦賜的“精忠報國”寶劍,揚言要行軍法;楊博也拿出當年監軍的派頭,大講了一番“令行禁止,雖誤亦行”的大道理,才彈壓住了一心要舍身護衛聖駕的眾將士。
次日一大早,各部曲就開始整隊,準備拔營離去。留在明軍大營中的黃台吉趕緊派人通知了俺答。俺答匆匆趕來,講了許多“不必如此”、“萬萬不可”之類的話。朱厚熜笑道:“我們漢人有句話說的好‘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更何況朕是天子,一言九鼎,豈能出爾反而,食言而肥?朕代眾將士謝謝順義王的好意,日後朕少不得時常要來你這裏串門子,有的是他們到草原做客,欣賞那達慕大會的機會。”
為了以示誠意,朱厚熜還讓楊博給了俺答一張第一軍各部的駐防圖--當然不是楊博他們剛剛趕製出來的新式軍用地圖,而是原來用的那種地形略圖。精通兵略的俺答一看,就什麼都明白了。
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何況明軍還有押送轉運軍需糧秣的借口,俺答不但沒有提出異議,還得感謝大明皇帝體恤各部民眾的一片仁慈之心,主動表示要提供牛馬協助明軍轉運軍糧。
離那達慕大會召開還有五六天時間,除了先期趕來的各部汗王輪番盛情設宴款待明朝君臣,朱厚熜在明軍大營中設宴答謝各部酋首等等的禮儀性活動之外,俺答還專門為明朝君臣組織了一場圍獵活動。朱厚熜隻能勉強騎馬,根本就不會射箭,本想藏拙辭謝,卻又想趁此機會觀察蒙古各部實力,就欣然接受了,還拿出了大量精美的絲綢錦緞作為獲勝者的獎品。
俺答及各部汗王都知道大明皇帝自矜身份,不可能親下圍場狩獵,也就陪著朱厚熜在帳篷中吃酒作壁上觀。各部王公貴族、軍中銳健人人精神抖擻,個個摩拳擦掌,預備著今日要在大明皇帝和各部汗王麵前顯露身手,贏得獎品事小,為本部爭得榮譽事大,盯著別人的眼睛裏都冒著火星。朱厚熜原本也湊趣命俞大猷從軍中抽調了一百名身手矯健、精通騎射的軍卒代表明軍參加圍獵,見是這種情景,叫過楊博低聲吩咐了兩句。楊博領命而去,向已經裝束停當,隻等一聲令下就要縱馬殺入圍場的俞大猷傳達了皇上的口諭。俞大猷先是一愣,不由自主地朝著皇上那邊看了一眼,隻見皇上正含笑衝著他微微點頭,隨即醒悟過來,在馬上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各方都準備停當,俺答及各部汗王恭請朱厚熜恩準下圍場會獵。隨著朱厚熜的一聲令下,頓時,四麵八方號角呼應,數千名土默特部的兵士一起擂起大鼓,搖旗呐喊。蟄伏在茂林豐草之中的不計其數的鹿、麂、麋、獐、麅、兔等大大小小的動物,甚至還有虎、豹、熊、狼、豺等猛獸乍然受到驚嚇,立時亂成一團,四處奔突逐逃。各部騎手分成數十隊,衝入圍場,狂躁的馬在半人深的野草之中橫衝直闖,掀起的颶風能將踩斷的草葉卷到半空。朱厚熜仔細看出,隻見各部騎手一個個都彎弓搭箭、持刀挺槍殺得渾身是血。草間的走獸被這突如其來的大劫難嚇昏了頭,四處狂奔亂竄,有的被砍得血肉模糊,有的滾在野草之間掙紮哀鳴。前麵的騎手一路盡情衝殺,獵到的獵物就由後麵的隨從收拾,蒙古漢子果然梗直,盡管事關本部榮辱,還有大明皇帝提供的豐厚賞賜,卻沒有人會去偷拿別人砍翻射殺的獵物。
正當朱厚熜不禁在心中為蒙古漢子的梗直而讚歎不已的時候,俺答及眾位汗王卻都是疑惑不解,他們都注意到明軍那邊毫無動靜,俞大猷帶著手下那一百名軍卒守定了一個角,圍成了一個圓圈,卻又網開一麵,闖進圈子裏的走獸能生擒則生擒,逃掉的則任其逃之夭夭,絕不射獵,這算什麼圍獵?!
風卷殘雲一般的一場圍獵持續了將近兩個時辰,所有參加的人都殺得筋疲力盡,馬也累得直喘粗氣,渾身汗水象是雨淋了一般。通算下來,是土默特部的平章亦不刺獲得的獵物最多,其他各部也多有所獲,惟有俞大猷得的最少,隻有二、三十隻活物,縛成一串兒獻到帳前。
俺答刻意安排亦不刺今日參加圍獵,原本是讓他在大明皇帝麵前露個臉,贏得大明皇帝的好感。亦不刺果然如他所願地拔得頭籌,俺答更覺得顏麵有光,笑嗬嗬地招呼他上前謝恩領賞。亦不刺縱然心中不喜,也不好當著眾人的麵違抗汗王之命,忍氣吞聲地向朱厚熜通名報姓,行了跪拜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