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草原英豪(1 / 2)

楊尚賢提說赤列都送東西一事,是為了印證自己的猜測。果然不出他的所料,當他唇齒之間吐出“赤列都”這個名字的時候,坐在皇上身旁的玉蘇娘娘臉色一下子變得慘白,身子也開始微微發顫。看著皇上那樣平和醇厚的笑臉,楊尚賢突然覺得心裏十分難受,就微微地低下了頭,卻在暗中握緊了拳頭。

朱厚熜卻不知道楊尚賢的用意所在,感慨地說:“國舅爺的一名親衛就有這般本事,翁吉亦惕部真是人才濟濟啊!其實,今日來參加那達慕大會的諸位選手個個身材魁梧、孔武有力,都是不折不扣的蒙古好漢!嚴世蕃!”

嚴世蕃忙應道:“微臣在!”

朱厚熜說:“朕沒有想到,布庫比賽竟然這麼精彩,看得人緊張不已而有血脈賁張,這些布赫沁個個都是英雄好漢!朕決定原定給予最終獲勝者的賞格不變,每位布赫沁……不,所有參加比賽的選手每人賞賜絲綢五匹、銀十兩;每贏一場者加賞絲綢十匹,銀五十兩。”

嚴世蕃知道皇上這麼做,一是為了籠絡蒙古各部的好漢,二來也是為了安撫此刻仍板著臉悶悶不樂的紮答闌部汗王合撒爾。但是,對於皇上提出的賞格,他卻麵露為難之色,不敢當即就應諾下來。

原來,此次朱厚熜巡幸草原,帶了十萬匹絲綢和其他各色禮物,價值上百萬兩銀子;還帶了一百萬兩的現銀。這筆意外的開支幾乎把戶部尚書馬憲成逼得要掛冠而去,多虧了賀蘭石以大同市舶司的名義向各位商人挪借,才湊齊了這些東西和銀錢。朱厚熜為了羈縻蒙古各部,一改往日慳吝的作風,變得出奇的大方,漫天撒錢,見人打賞,單說絲綢一項,俺答的土默特部先得到了一萬匹的見麵禮;所有前來覲見的各部王公貴族也都得到了一千匹,一共來了大大小小三十六個部落,就花去了三萬六千匹;圍獵之時,又拿出了五千匹,其中賞賜獲勝的亦不刺兩千匹,剩下的三千匹各部所有參加圍獵的人見者有份;接下來就是他迎娶玉蘇娘娘一事,彩禮自然十分豐厚,光是絲綢就給了兩萬匹,各色禮品不計其數。統算下來,帶來的十萬匹絲綢已經花去了七萬一千匹,隻剩下兩萬九千匹。看這一次那達慕大會的架勢,參加三項比賽的選手隻怕有兩、三千人,每輪都賞,再厚賞最後的獲勝者,兩萬九千匹絲綢不知道能不能應付的下來。嚴世蕃擔心到時候如果兌現不了皇上的承諾,大明朝的臉就丟盡了!

不過,嚴世蕃還沒有學會對皇上說“不”,隻是略一猶豫,便說:“微臣遵旨。”

不用說,他已經打定了主意,今日就趕緊給賀蘭石寫信,八百裏加急送到大同,讓他趕緊再籌辦至少三萬匹絲綢,通過第一軍設在沿途各處的軍糧轉運站火速送到這裏來。至於賀蘭石買也好,借也罷,哪怕是從商戶那裏強征也行,總不能讓皇上把麵子丟在草原上啊!

蒙古各部汗王知道大明皇帝此舉不過是為了籠絡人心而已,但當麵怎能說出拒絕的話?隻能強裝笑顏,眾口一詞地感謝大明皇帝的慷慨大方。而玉蘇投向朱厚熜的眼神則多了幾許迷惘,顯然是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如此慷慨大度,既不計較紮答闌部汗王合撒爾的挑釁,還能一視同仁地不吝財帛重賞各部參加那達慕大會的選手。

一日比賽匆匆而過,夜幕降臨,草原上飄蕩著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蒙古男女老少都輕歌曼舞,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那達慕大會的頭一天裏,明朝君臣盡情地欣賞了摔跤和射箭比賽,到了第二天,他們就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賽馬上。

自古以來,蒙古族人就是生長在馬背上的民族,對馬有著特殊的感情。馴練烈馬,精騎善射是蒙古好漢的標誌。因此,那達慕大會的賽馬比賽吸引了眾多觀眾。聽俺答介紹,蒙古高原盛產著名的蒙古馬,能跑善戰,耐力極強。而參賽的馬更是經過了精心挑選,賽前還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叫做吊馬,即半個月或20天之前,就把馬在馬樁子上高高吊起來,每天定時吃草、飲水,草料也限量,使馬掉膘,馬體變輕。接近參賽時開始試賽並逐日加碼,以適應比賽。正式比賽又分三種形式,一是快馬賽,比賽馬的速度,一般為直線賽跑,賽程長達幾十裏乃至上百裏,先達終點為勝,而且所有參賽的馬匹都不備馬鞍;二是走馬賽,比賽馬步伐的穩健與輕快,馬匹不許四蹄同時離地,隻能走得快,走得漂亮,不能跑動;三是顛馬賽,由騎手在馬上做出各種高難度的動作,進行競技表演。

昨天在摔跤和射箭兩項比賽中大出風頭,令朱厚熜為之讚歎不已的翁吉亦惕部勇士赤列都今日又出現在賽馬場,牽著馬走到了起跑線上。此刻的他脫去了參加摔跤比賽時穿的那身“卓鐸格”和腳上的布利阿耳靴,換上了一身蒙古袍,頭紮彩巾,腰束彩帶,足蹬高筒蒙古靴,顯得是那樣的生氣勃勃。他的馬也和其他所有參賽的馬一樣,在馬鬃、馬尾上係著五顏六色的彩綢,人馬相襯,更宛如一副豪壯而不失美麗的圖畫,惹得朱厚熜忍不住讚了一聲:“好一個英姿颯爽的蒙古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