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神炮揚威(1 / 2)

退兵的號聲吹了好幾遍,前方的激戰仍未平息,直到最後一陣銃聲響過,才漸漸恢複了起初的平靜。

毫無疑問,那六百名明軍騎營兵士都已壯烈殉國了。

朱厚熜的身子不禁一陣搖晃,俞大猷還沒有來得及反應過來,戰車下麵的楊尚賢已經一個“旱地拔蔥”躍上了車頂,扶著了搖搖欲墜的皇上。

朱厚熜聲音顫抖著說:“六百壯士,就這麼……這麼一去不返,朕難辭其咎……”他說不下去了,痛苦地閉上了眼睛,兩滴淚水滑過麵頰,落在了車頂之上。

皇上起初興致勃勃地頂風冒雨登高觀戰,俞大猷既擔心聖駕安危,又怕他隨意指手畫腳,對自己指揮作戰橫加幹涉,本想苦諫勸止,卻又一想,皇上剛剛受了那一對夷人蠻女的羞辱,心情本來就很惡劣,又不知該如何麵對仍滯留在軍中的那對夷人蠻女,於是心一軟,就沒有反對皇上的要求。卻不曾想,時過五年,皇上還象當年京師保衛戰德勝門下一樣衝動,雖說沒有象當年那樣要躍馬出陣,卻對騎營六百將士的慨然赴死的悲壯一幕如此動情傷感,他的心中不禁愧疚萬分,更不知該如何寬慰陷入痛苦的自責之中的皇上。

就在此時,一陣驚天動地的喊殺聲從剛剛平靜的那片草原傳來,俞大猷忙舉起了手中的望遠鏡,隻見白色鷹旗指引下,數千名蒙古鐵騎帶著排山倒海之勢向自己本陣迎麵疾奔而來。

俞大猷的臉上反而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神情,轉身對朱厚熜說:“罪臣啟奏皇上,虜賊升起了一麵白色大旗,繪有鷹圖。罪臣嚐讀史書,據書中所載,當年夷狄頭目成吉思汗便是以此白色鷹旗為戰旗……”

隻有象俞大猷這樣的心腹愛將,才知道在這種時候,究竟用什麼方法能使皇上盡快擺脫內心糾結在一起的悲痛。

史載,北元代宋,近六千萬的漢家兒女倒在虜賊的鐵蹄之下,無數田園錦繡、市鎮繁華頃刻化為一片灰燼,赤縣神州陷入百年黑暗之中。盡管皇上一再在那些虜賊酋首麵前推崇他們當年的大頭子成吉思汗,但俞大猷相信,皇上絕對不會忘記那一段悲慘的往事;而且,以皇上之天縱睿智,也不會不明白,騎營六百弟兄,乃至曆年身死國難的大明軍人,正是不願再一次讓華夏錦繡河山成為穹廬牧馬之地,才會義無返顧地迎著強悍凶殘的虜賊衝了上去……

果然不出俞大猷所料,他的話還沒有說完,朱厚熜的雙眼就已經睜開了,立刻推開了攙扶著自己的楊尚賢,穩穩地站在了車頂上,深深地看著那麵朝著自己疾奔而來的白色鷹旗,天目之中燃燒起了熊熊的火焰,一字一頓地說:“樹起朕的大纛。告訴每一位將士,有我大明旗幟飄揚的天空,再不容其他戰旗升起!”

“是!”俞大猷響亮地應道:“罪臣以下,全軍將士都不會讓騎營弟兄們的血白流!”

“不錯!”朱厚熜說:“他們的血不能白流,我大明軍人、百官萬民更要永遠銘記他們浴血奮戰,為國捐軀的英雄壯舉!軍中有花名冊,戰後你要將他們的姓名一一開錄,報有司從厚撫恤,一個也不許遺漏。還有,要將他們的遺體和兵器全部收回,遺體厚葬,碑勒功績;兵器熔煉之後鑄成勳章,授予此戰有功將士,讓他們永遠記得,是騎營的六百名弟兄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換來了全局的勝利!”

俞大猷的聲音越發地響亮了:“臣謹遵聖諭!”

用袍澤痛飲仇寇鮮血的兵器鑄造成勳章,當然能極大地激發起全軍將士同仇敵愾、舍身許國之心。這且不說,還未正式開戰,皇上便對如何褒獎有功將士做出了這樣周全妥當的安排。隻要把這一道上諭宣示全軍,就能使全軍將士知道皇上堅信此戰定能獲勝,堅定大家贏得勝利的信心和決心,皇上不愧是天縱睿智的聖主明君!

不過,俞大猷臉上的興奮之色還沒有退去,又聽到皇上緩緩地說:“留下那麵鷹旗,朕要親手把它還給順義王,他是黃金家族的繼承人,比亦不刺更有資格舉起成吉思汗的大旗。”

俞大猷一愣:“這--”

朱厚熜眼中的火焰漸漸黯淡了下來:“誌輔,朕以前對你說過,戰爭隻是政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盡管朕的心裏很難受,但是,朕還是要說,無論是六百壯烈殉國的大明軍人,還是近萬冥頑不靈的虜賊兵士,與幾百上千萬的蒙古民眾和我大明邊地軍民百姓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

俞大猷醒悟過來:上兵伐謀,攻心為上,泱泱中華天朝上國,既要逆命必殲,又要四海歸心,有張有弛,有理有節,這樣才能達到皇上所說的以武止戈、天下太平的目的。隻是,如何向早已被騎營袍澤的死激起了滿腔怒火的全軍將士們提說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