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風雲突變(1 / 2)

其實,亦不刺這麼說,真有些冤枉了剛才也象他們一樣,與明軍舍命搏殺的紮答闌部王子紮勒黑和各部的勇士們--盡管他們確實已被明軍那層出不窮的犀利火器嚇得魂飛魄散,但在事實上,他們中的許多人卻是身不由己地被自己的戰馬帶著,從明軍的陣前潰逃而去。

蒙古武士胯下的戰馬不是普通的蒙古馬,而是有名的三河馬。這種馬匹特產於廣袤的大草原,體格結實勻稱,四肢強健,動作靈敏、性情溫順、具有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強、耐寒、耐粗飼和抗病能力強等特點,是優良的乘挽兼用型良馬,與突厥馬、大寧馬並稱世間三大名馬,也是被曆來中原統治者垂涎三尺,必欲得之而後快的寶馬良駒,而從北宋而始,北方的統治者,無論是遼、金、西夏,還是後來的大元,都嚴禁向中原輸送這三種名馬。

遙想當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威武之師,如果沒有三河馬的衝鋒馳騁,哪有大軍西征萬裏,以雷霆之勢橫掃歐亞大陸的輝煌?正是因為憑借著三河馬的強勁腳力,蒙古鐵騎的進軍才有了鐵蹄動地、殺聲震天的磅礴氣勢和所向披靡、一往無前的精神!

一個家境富裕的蒙古武士,擁有三到四匹戰馬。戰馬是他們的朋友,腳力,和補給不充裕時的幹糧,被蒙古武士視為珍寶。每當戰馬撒開四蹄縱情狂奔時,蒙古武士就會發出歡呼聲與馬蹄聲相互唱和;而每當蒙古武士舉起長刀奮勇衝殺之時,戰馬也會發出長嘯為主人以壯聲色。

但是,在突襲明軍側翼的那些蒙古武士們射出第一輪的箭雨,引來了明軍戰車營的火炮猛烈還擊之後,幾乎所有的戰馬都被那從未聽到過的巨大爆炸聲嚇驚了,咆哮著,跳躍著,瘋狂地尥著蹶子,試圖將馬背上的蒙古武士摔下去。而那些信任自己的騎乘之術,雙手都用來開弓射箭的蒙古武士,有許多人被這驟然而起的變故搞得措手不及,被自己的戰馬狠狠地摔在了地上。這還隻是災難的剛剛開始--沒等被摔得七葷八素的蒙古武士們從地上爬起來,後邊的驚馬已經趕了上來,從他們的身體上疾馳而過。他們的頭顱、胸腔被碗口大的馬蹄踏碎,發出或沉悶或清脆的骨折聲音,被四周此起彼伏的猛烈的爆炸聲所掩蓋,死得無聲無息。無數的驚馬衝過之後,地麵上隻剩下一團團模糊的血肉。

受驚的戰馬彙攏成群,擁擠著,向沒有炮聲的地方跑去。許多蒙古武士不知道是無法控製胯下的戰馬,還是別的什麼原因,也跟著馬群一道衝向了本軍的後隊,迎頭撞倒了不少正在衝鋒的同伴,硬生生地在密集的衝鋒隊列中衝出了一道口子,群馬過去,草原上已是一道血河。

其實,由於明軍環型防禦圈的火力配置以前後兩麵為重點,尤其是在前隊已經遭遇了敵人,俞大猷判斷出亦不刺的主力要發起正麵進攻,命令配屬混成旅的軍屬炮兵營以二十五門重型神龍炮防禦本陣的正麵,突襲明軍側翼的蒙古武士所承受的明軍炮火,無論密度還是強度,都不能與翁吉亦惕部和巴魯赤思部兩部相提並論。可是,他們的戰馬沒有經過特殊的訓練,就造成了這樣嚴重的後果,成了他們悲慘死亡的災難之源!

五年前的那場大戰,明軍犀利的火器給俺答和土默特部將士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此後,他們痛定思痛,從中原買回了大量的鞭炮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因此,盡管戰馬驟然遇到明軍猛烈的炮火襲擊,仍不免受到驚嚇,卻能被亦不刺麾下翁吉亦惕部和巴魯赤思部兩部的武士們很快馴服,而其他各部卻沒有俺答那樣的遠見卓識和土默特部那樣雄厚財力,於是,悲劇便無法挽回,也是他們為自己的狂妄自大所付出的慘重代價。

胯下那匹不惜萬金從西域胡人手中購買來的,剛剛在那達慕大會上為自己贏得了走馬賽冠軍的汗血寶馬突然發了瘋,險些將自己摔下馬背;再看還有那麼幾十匹同樣發了瘋的戰馬竟然暈頭轉向地帶著主人朝著明軍本陣狂奔而去,幾乎在一瞬間就被迎麵而來的炮彈或削去了半個腦袋半截身子,或直接消失在空氣中,變成了一堆碎肉,從未經曆過如此激烈戰鬥的紮答闌部王子紮勒黑的精神率先崩潰了,立刻就忘記了明軍大營之中有數不盡的金銀財帛在向自己招手,還有那位貌美如花的翁吉亦惕部第一美女正在等著自己將她救出火坑準備以身相許;也忘記了自己曾對長生天許下的誓言,掉轉馬頭,一邊瘋狂地揮動馬鞭,打馬而去;一邊用自己所能想到的最惡毒的話語詛咒當初極力對他們聲言明軍無法在風雨天使用火器的亦不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