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皇上如此盛讚,高拱、李時珍都誠惶誠恐,難以自安,朱厚熜卻笑道:“朕一向不拿你們當尋常的臣子看,你們也就不必再客氣了。李先生,朕說了要送給你兩樣東西,《本草品彙精要》隻是其一,還有另外一樣東西。”
說著,他又從禦案上拿起了一隻紫檀木盒子,遞給了李時珍。
李時珍本想說有了那套《本草品彙精要》,自己什麼都不要了,但君父有賜,臣子不敢辭,慌忙接了過來。
這個盒子比方才裝書的盒子小了許多,隻有巴掌大,一寸來高,李時珍打了開來,隻見裏麵的錦緞上放著一麵金牌,雕龍盤鳳,一看就是代表著皇家威儀,上麵鐫刻著“奉旨采藥”四個字。
哪朝哪代也沒有“奉旨采藥”這麼一說,李時珍哪裏敢接這麵金牌,囁嚅著說:“皇上,此牌與朝廷規製不符,微臣愧不敢受……”
朱厚熜心中頗不以為然:什麼與朝廷規製不符?明朝皇帝大多荒淫無道,經常派出大批內官使臣為自己搜羅美女、**,那些人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打出奉旨配藥的招牌。比如說,史書上曾明文記載,明朝被李自成的起義軍推翻、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吊死在煤山之後,他的堂弟福王朱由崧被留守南京的大臣擁立為帝,改元弘光,建立了南明第一個政權--弘光政權。朱由崧當國執政之時,正處在內憂外患日益加深之際,弘光政權雄踞江南富庶之地,君臣上下本應勵精圖治,有所作為,至少也能和剛剛入關的滿清劃江而治,然後再徐圖北上,恢複大明江山。可是這個家夥卻不思進取,竭力排斥以史可法為首的東林黨等賢良忠臣,將大權委任給馬士英、阮大铖等佞臣宦官,自己整天隻知道吃喝玩樂,生活荒淫透頂,剛剛即位便以“大婚”為名派出內官在南京和蘇杭等地挑選“淑女”充斥後宮。為了滿足自己的淫欲,還專門派人每日晚間打著寫有“奉旨捕蟾”字樣的燈籠,出城四處捕捉蛤蟆,給他配置“蟾酥合媚”**,被人諷為“蛤蟆天子”。偏安一隅的弘光皇帝為了滿足自己的淫欲,都能這樣肆無忌憚;我鑄一麵金牌給你李時珍,幫助你重修本草藥典,是為了挽救後世無數黎民百姓的生命,又有什麼不可以的?
不過,這些話卻不好跟李時珍明說,他就笑道:“當然了,以前確實並無先例。不過,能發下宏願,要以一已之力重修本草、造福黎民百姓的人,以前也並不多見啊!但修撰《本草綱目》耗時費力,還有常人難以想象的各種困難,朕一直在想能為你做點什麼。你不妨拿起金牌,看看背後刻著什麼。”
李時珍趕緊收斂心神,拿起了那麵金牌,隻見後麵還刻有一行小字:“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太醫院記名院使(太醫院最高官職的官名,正五品)李時珍重修本草,特鑄此牌見此金牌,如朕親臨,一應要求,各級官府傾力滿足,不得有誤,欽此。明嘉靖皇帝朱厚熜”
原來皇上不但賜給了金牌,還把聖旨刻在了金牌上!
所謂聖旨,在臣下統稱旨意,有許多規製。對一些尋常小事,皇上興之所至,隨口一說,命身邊的太監傳與當事人,叫做口諭;有關朝廷國策、軍機部署以及官員的升遷罷黜,或者對某一具體政務、案件的指示,都要用工楷寫在特製的明黃錦緞上,由司禮監鈐上寶璽宣示,官場民間通常說的聖旨就專指這一類書麵上諭。書麵上諭又分為明發上諭和特發上諭兩種,明發上諭或在朝堂之上明宣諸臣,或交給內閣向各有司衙門公開發布,並用邸報傳示天下;特發上諭則是指名發給某人,由某人向當事人宣讀之時才能開啟聖封,宣讀旨意。不過,不論是明發上諭,還是特發上諭,曆來都是工楷書於明黃錦緞之上,還從未見過鐫刻在金牌之上的先例。李時珍雖一直自認是個醫生,畢竟也算是大明官員,更不敢接受這麵曆朝曆代前所未有、百官萬民聞所未聞的金牌聖旨。
見他誠惶誠恐,朱厚熜笑道:“你是覺得這個‘院使’有些突兀吧?你因培訓宣府、大同兩軍醫護兵有功,吏部文選司已敘功將你擢升為太醫院院使,公文高肅卿已經報到了內閣,明日就能批下來,朕就先刻了上去。至於為何要把聖旨刻在金牌之上,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李時珍越發懵懂不解,朱厚熜就解釋道:“比如說,你們那一大隊人的衣食住行都需要有人照顧;上山采藥也需要有向導;還有,收集民間單方,尤其是一些醫堂藥鋪的不傳之秘,光靠你用‘醫者父母心’之類的大道理去感化說服他們,隻怕也難以讓有些品德不高的人心甘情願地獻出祖轉秘方,還得用銀子去買。這些事情,哪一件都離不開地方官府衙門的配合。朕開始想發一道聖旨,責令兩京一十三省各級地方官府衙門予以配合。後來一想,你要修撰《本草綱目》也不是一天兩天、三年五載就可以奏功的,時日久了,或許有些地方官員就把朕的聖旨給忘到了九霄雲外,不如鑄一麵金牌給你,把聖旨也鐫刻其上。沿途入住館驛、調用民夫轎馬,包括從藩司中調用銀子,隻要你亮出這道金牌,看誰還敢抗旨不遵!還是剛才說過的那一句話,《本草綱目》若是能早一天問世,不知能多救多少人的性命,我大明朝上至朕這個天子,下到兩京一十三省各級衙門職官司員,都應全力配合,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最大限度地給你創造便利條件,幫助你早日成書。這才是為政者敬天愛民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