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百姓仍在跪著,有人帶頭哭喊了起來:“多謝青天大老爺救草民們的性命啊……”
一瞬間,就像是一瓢水澆在了油鍋裏,幾千災民都放聲大哭起來:“多謝青天大老爺救草民們的性命……”
“不要謝我,要謝就謝皇上!”趙鼎雙手向天一揖,大聲說:“你們都是我大明的百姓、皇上的子民,聖君仁德天厚,愛民如子,斷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子民流離失所,成為餓殍,這些糧食就是皇上撥下來借給各位的救命糧!”
災民們越發大聲哭了起來:“皇上……聖明啊!”
人群中,正在心裏感慨“群眾的眼睛自然雪亮”的朱厚熜,臉卻微微有些發燙了。
趙鼎撩起袍袖拭去了奪眶而出的淚水,說:“既是皇上救命的皇糧,我不敢僭越領受你們的跪拜大禮,還請快快起來,仔細聽我說話。”
災民們相互攙扶著爬了起來,趙鼎退回到台階上,轉過身來,大聲說:“鄉親們,今年大家遭了這麼大的災,十幾萬人沒了生機,要麼就會餓死,帽麼就要把田都賤買了,剜卻心頭肉,醫得心頭肉,終歸還是沒有活路。幸有仁君愛民,給大家運來糧食,借給你們,也不要你們付什麼利息。隻有一點,讓你們有飯吃,然後改種桑棉。有人不願借糧改桑,是擔心糧食能吃,桑棉不能吃。可有沒有想過,種桑養蠶繅出的生絲,或是種棉紡出的線賣了錢能買更多的糧食!大家都是做田的人,應該知道,種桑種棉比種稻子收成要高出三成;皇上又下了恩旨,改種桑棉一律按稻田起課征稅,讓利給百姓,藏富於民眾。正因如此,有多少大戶想買了田去改種桑棉。眼下朝廷有糧食借給你們,還有從湖廣那邊調過來的糧食也已經啟運,過不了幾天省裏就會運到我們鬆江。我現在隻有一句話,凡是願意改種桑棉的,我代皇上代朝廷借糧給你們,保證各位今年都有糧度荒;凡是不願改種桑棉的,我一粒糧也不借!我身奉王命撫牧鬆江,不願我管的百姓餓死,可大家也要為我想一想,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也要向皇上向朝廷交差啊!凡是不能讓我交差的人,那是你們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這樣的百姓,我趙鼎也救不了你們!”
災民們立刻起了騷動,紛紛議論了起來。
人群中的朱厚熜心裏苦笑一聲:說來說去,還是得靠行政幹預啊。或許這就是他們這些封建官僚吊在嘴邊的那句聖人古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吧……
有人高聲喊道:“皇上天恩浩蕩,借糧給我們度荒,還不要利息;我們也知道改種桑棉有那麼多的好處,也願意去改。可是,這都六月半了,現在改種桑棉,今年也收不了多少絲綿,到時候官府叫我們還糧,還不起,把我們的田收了去怎麼辦?”
趙鼎大聲說:“我剛才說了,這糧是皇上借給你們的,也不要你們今年就還,分三年還。三年之內,皇上不催你們還,誰敢催你們還?”
“您老是青天大老爺,說的話我們信。可是,我們就怕您升了官調走了,誰給我們做主啊?”
趙鼎大聲說:“擢黜之恩皆出於君上,我是朝廷命官,便不敢給諸位保證我就能在鬆江幹上三年。但我可以向諸位保證一點:三年之內,若是有人催你們還糧,無論我在哪裏,都會帶著你們一起去北京、去都察院,去問一問朝廷,知不知道有人公然違抗聖諭,褻瀆聖恩,逼著你們還皇上借給你們的救命糧!若是都察院不能給諸位一個答複,我再帶你們去午門敲景陽鍾登聞鼓,向皇上告禦狀!”
高拱微微搖頭,低聲說:“這個趙崇君,怎能當眾說出這種話,授人以柄啊!”
朱厚熜知道高拱是擔心自己心中不快,在婉轉地幫趙鼎說話,慨歎道:“他的脾氣還是不改當年啊!不過,人心似水,民動如煙,鬆江的百姓如今都信服他,他也隻能這麼說,才能把百姓的心安到肚子裏,既推行了改稻為桑的國策,又安撫了災民,也算是兩全其美了。”
鬧哄哄的人群中突然有一處響起了呐喊聲:“我們願意!”
“我們也願意!”同時有幾處人群大聲響應了。
一時間,四處都響起了“願意”的呼聲。
趙鼎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大聲說:“願意借糧改種桑棉的,就到府衙裏來簽字寫借據,當場領糧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