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自投羅網(1 / 2)

這是趙自翱剛剛冒出來的想法,本來不打算告訴李紀,可要讓人家心甘情願地掏銀子,就不能讓他蒙在鼓裏當冤大頭,隻好耐著性子解釋說:“剛才本官說了,那個高拱聖眷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要壓服他乖乖抬手放你過關,非得搬出比他更大的神來不可!也是你命不該絕,眼下這揚州城就恰好有這麼一個人。你可知道,跟高大人他們一同來揚州的那位公公是誰?”

李紀諂媚地說:“小人隻是一介布衣商人,不是老爺提攜,興許連衙門的門朝哪邊開都不曉得,哪能知道朝廷和宮裏的事啊?”

趙自翱很滿意他這樣低三下四的奴才樣兒,也就不再賣關子:“他便是內廷司禮監秉筆太監、江南織造使楊金水楊公公!”

李紀立刻肅然起敬:“原來竟是司禮監的公公!看他還不到四十的年歲,竟有這般造化……”

趙自翱冷笑一聲:“司禮監的公公還算不得什麼,你不曉得這位楊公公來頭有多大!他還是當今聖上的大伴、當年執掌司禮監十幾年的呂芳呂公公的幹兒子!呂公公是什麼人?皇上有一半的家都是他在當著,聖眷更是無人可比,若不是皇上為了掩人耳目,不讓宦官幹政,內閣首輔都要看他的眼色行事。真真實實跺跺腳皇城都要晃三晃的人物!”

“那感情好,那感情好……”李紀喜滋滋地說:“有他老人家給小民做主,那位欽差高老爺大概也不敢再刁難小民了……”

李紀卻突然擔憂起來:“老爺,那位楊公公這麼大的來頭,他會看中小民這區區十萬兩銀子麼?”

“隻你那十萬兩銀子和本官的麵子自是不夠,少不得明年不消楊公公開口,我就得雙手奉上十萬窩鹽引孝敬楊公公……”趙自翱想了想,說:“楊公公是宮裏的貴宦,不能插手鹽業,就由本官著你鹽商行會分攤,將那十萬窩鹽引能賺到的二十萬兩的純利送給楊公公。你自家也曉得,此事非但涉及到楊公公,背後肯定還會牽著呂公公與京裏諸多貂鐺貴宦,一定要密,切不可說與旁人!”

李紀咬咬牙說:“老爺這樣體惜小民,小民也不能不給老爺分點擔子。既然事情要密,就不能讓其他人知曉。這二十萬兩銀子不消行會裏其他人插手,由小民一肩擔了。”

十萬窩鹽引除了給朝廷繳稅,還要再拿出二十萬來,這筆生意就幾乎沒有任何利潤可言了,所以趙自翱說要讓行會分攤,其實也就是壓著鹽商湊出二十萬兩銀子送給楊金水。李紀卻願意一己承擔,讓趙自翱也不禁為之動容,歎了口氣說:“難得你如此識大體,你我多年的交情,多餘的話我也就不說了,隻要這一次能安然過關,本官自然不會讓你吃虧!你且先回去準備銀票,半個時辰之內送到本官這裏,本官連夜就去找楊公公……”

說到這裏,他又長歎一聲:“唉!兩淮巡鹽使掌管國庫鎖鑰,向來都是眾人側目的是非之地,難有能善終者。本官接任至今,順順當當近五年了,也該當有此一劫。能否過得眼前這道坎,就要看楊公公給不給麵子,你我就自求多福吧!”

聽趙自翱這麼說,李紀卻平添了很大的信心:“楊公公不給老爺您的麵子,未必還能不給銀子麵子不成?請大人放心,小民早就準備好了銀票,也還都是散的。”說著,他從懷中掏出一疊銀票,數也不數,盡數呈給趙自翱:“臨出門時驚慌,也不曉得多帶一些,這裏大概有十來萬,除去送給楊公公的,老爺覺得該旺哪裏使就往哪裏使。隻要小民能過了這道坎,孝敬老爺的常例及衙門的開銷,小民日後再加一倍。”

李紀如此識趣,趙自翱也滿心歡喜,點頭讚道:“好!你知道本官為何那麼看重於你?就是你做事這種豪爽果敢之風!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海水流不盡,海鹽年年煮,大明朝的銀子就賺不完!”

李紀欣欣然領命而去,趙自翱突然又叫住了他:“馬上把欽差高大人給你題的那副字給本官送來!若是他不肯給楊公公麵子,楊公公也有辦法收拾他!”

“老爺,這話怎麼說?”

“這個你不用管。”趙自翱冷笑道:“有些事,不知道便是你的福!”

揣著十萬兩的銀票和朱厚熜給李紀題的那副字,趙自翱既不動用自己的排衙儀仗,也不乘坐八抬大轎,換乘了一副兩人抬的女轎來到了館驛,召來驛丞一問,“欽差高大人”和其他幾位欽差大人都出去遊湖觀燈去了,隻有楊公公和另一位大人在館驛裏,心中暗叫一聲“天助我也!”當即就揮手趕走了要在前麵帶路的驛丞,徑直走進了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