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舟山送行(1 / 2)

嘉靖二十九年九月十二日清晨時分,自山東威海軍港出發的大明海軍東海艦隊經過大半個月的航行,抵達艦隊母港--設在浙江寧波的舟山軍港。這裏昔日曾是被稱為海匪的海商集團和倭寇盤踞的據點,由於明朝厲行海禁,從事走私活動的商船隻能在此停泊,堪稱那個時代最繁忙的商業港口。嘉靖二十三年,大明王朝廢弛海禁,海商俱都歸順朝廷,各國商船也能直接駛往寧波港交易,這個天然的優良軍港就被東海艦隊用作了軍港。

碼頭上早已是旌旗獵獵人頭攢動,一大群身穿官服的官員站在那裏。其中一位身穿緋色官服的三品文官,正是代表朝廷前來送行的兵部左侍郎、明軍總參謀長楊博;另一位身穿紫色官服的四品官員,是新任東海艦隊監軍高拱。楊博、高拱身後,站著四五個身穿藍色官服的青年官員,是跟楊博前來寧波的總參謀部作戰參謀王崇古、殷正茂等人。還有一大隊身穿大紅錦袍、頭戴無翅宮帽的鎮撫司緹騎校尉站在一旁。或許是朝廷專門派給楊博和高拱兩位身負重要使命的新貴大員的護衛,以示恩寵禮遇。但是,若有朝廷重臣在此,便會認出,在這一大隊鎮撫司校尉之中,竟然有錦衣衛十三太保中的大太保楊尚賢、三太保高振東和九太保謝宇翔,不過都換穿了低級校尉服飾。看來,他們的使命大概絕非是護送楊博和高拱二人那麼簡單。

由於西洋軍情如火,數以十萬計的海外僑胞危在旦夕,亟待大明海軍救其出水火之中,朝廷並不準備舉行特別的誓師出征儀式。但是,東海艦隊經過漫長的航行,需要補充淡水、糧秣和菜蔬,加之此去征帆萬裏,沿途隻有浙江寧波、福建長樂和海南瓊州三處軍港可以駐泊補給,不得不在這三地略作停留。寧波知府、臨近的鎮海縣知縣等各級地方官員,還有地方鄉紳宿老就都乘船過海,自發前來舟山送行。他們也和楊博、高拱等人一樣,早早等候在了碼頭之上,恭迎平定東南倭亂的英勇將士凱旋而歸;同時,又要恭送他們再度揮師出征,討伐膽敢明犯大明天威的夷人。

初升的旭日從遠處的海麵上躍然而出,隨即,大明海軍戰艦那高聳入雲的桅杆旗幟便映入了眾人的眼簾。

大隊的戰船漸漸近了,隻見大大小小數百條戰船排成一列縱隊,一眼望去,那高聳的桅杆、招展的旗幟、交織的纜繩,在初升太陽耀眼光芒的照應下,有如展開了一片茂密的、色彩繽紛的森林,端的是檣櫓如雲、遮天蔽日。一條數十丈長、數丈寬的千料大戰船昂然走在縱隊的最前列,遠遠地能看到架設在船頭的一門足有合抱來粗的巨炮,正是東海艦隊的旗艦“鎮遠號”!

看到如此雄壯的軍威兵勢,矗立碼頭上的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發出了由衷的歡呼聲。

寧波知府大聲發令:“鳴炮!奏樂!”

幾十杆列成兩排的銃炮按照先後次序,噴出了一團團連續的火光。二十麵徑長一丈的大鼓同時擂動,長號齊鳴,嗩呐笙笛奏響了《得勝令》。

“鎮遠號”徐徐靠岸,震天響的鼓樂聲停了下來,偌大的跳板從“鎮遠號”上伸了出來,搭在了碼頭上。眾人的目光都緊緊地盯著跳板,隻見幾位軍容肅整、衣甲鮮明的將官出了船艙,當先那個身材魁梧的人,正是大明軍中當今風頭最勁的青年將領、東海艦隊提督戚繼光。

東南沿海百姓曾長期飽受倭亂之苦,寧波附近海域當年更是被倭寇和假借倭寇之名的大明海商集團霸占長達數十年之久,正是有了東海艦隊奮力殺敵、保家衛國,才使得百姓過上了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看到這些久違的大明海軍英雄,岸上的百姓發出了雷鳴般的歡呼聲:“戚將軍!戚將軍!”

寧波知府也顧不得官場尊卑,一邊拱手,一邊大聲向戚繼光賀道:“百戰之身,萬民之福!”

戚繼光卻不下船,朗聲說道:“上托聖上洪福,朝廷五府、六部諸位大人運籌有方;下賴地方官民百姓擁戴支援,東海艦隊全軍上下沒齒難忘!”

說完之後,他帶著幾位將官打扮的人在船舷上站成整齊的一排,一起舉手向額,給眾人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戚繼光的話說得很得體,軍禮也敬得一絲不苟。但是,岸上的官民百姓卻都聽出了弦外之音,臉上都流露出了失望的神色:看這樣子,戚將軍是不準備下船相見了!

雖說朝廷並不為東海艦隊舉行誓師出征儀式,但是,既然大家已經來了,戚將軍好歹也該下船見禮敘話。如此避而不見,未免有失官場禮儀。百姓倒沒有什麼,寧波知府以下的地方官員心裏就都不禁生出了怨氣,甚至暗自腹誹起了皇上--“以文統武”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製,他戚繼光雖說貴為三品提督,也不過是一個赳赳武夫而已。若非君父一向偏袒,他又怎敢如此自矜托大,大庭廣眾之下傷了眾人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