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吏鬥法(1 / 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吏鬥法

木箱的銅鎖被打開,箱蓋也被揭開,朱厚熜看得分明,一套七品的官服烏紗疊得整整齊齊,旁邊是一顆官印,顯然正是諸暨正堂大印。官職祿位,皆是君父天恩所賜;撫民一方,又是代君父行政,是故大印要用代表皇家威儀的明黃綢緞包裹起來。

官服官帽和大印都靜靜地躺在箱底,朱厚熜猜想,孫嘉新大概是決意把清丈田畝的弊端上達天聽之後,就要辭官歸鄉了--官場蹉跌二十餘年,一遭罷官、一遭貶黜,這一次又被逼得裝瘋賣傻、丟官去職,即便是這樣風骨奇佳、操守高潔的官場硬漢,也萌生了“不如歸去”的念頭吧!幸好自己專程來諸暨走了這一遭,否則的話,失去這樣的清官能吏,真是大明王朝的一大損失啊!

從前麵大堂上傳來的堂鼓聲越發響得緊了,孫嘉新更不猶豫,倏地捧起官帽戴上,接著拿起官服抖開穿在身上,正要係上肩膀上的扣絆,眼前多出了兩隻手。他抬眼望去,竟是皇上,看那樣子,皇上是要為自己係上扣絆。

孫嘉新的眼淚立刻湧了出來,不顧君臣禮儀地直視天顏,粗大的喉結上下蠕動,花白的胡須也不停顫抖,嘴唇更是哆嗦著說不出話來。

朱厚熜不言聲地拉過孫嘉新官服上的帶子,打了個結,將兩幅官服係在了一起,然後又替他撣平了官服上的皺褶。

孫嘉新也不言聲地係上了腰帶,跪在地上,叩了個頭,起身從箱底裏捧出那顆諸暨正堂的官印就要往外走。還未走出門口,卻聽到朱厚熜又說:“等等。兵部楊大人、鴻臚寺王大人隨你一同升堂,如何可好?”

“這--”孫嘉新怔住了。又不是三堂會審,大堂裏坐上職銜遠高於自己的朝廷大員,怎麼說也不合適啊……

楊博勸阻道:“王大人,你我雖是朝廷命官,卻都不分管民政,亦無禦史職銜,插手地方政務,未免有逾越職權、越俎代庖之嫌。我們還是安坐後堂,等著孫知縣斷事完畢再來敘話吧……”

回到明朝七八年了,隻是在金鑾殿上當皇帝,還從未見到地方官府衙門的大老爺們是如何升堂斷事的,豈不遺憾?因此,朱厚熜說:“你我都沒有穿官服,不會曝露身份,請孫知縣給我們在大堂旁側設個座旁觀,大概也算不上什麼‘逾越職權、越俎代庖’吧?”

孫嘉新情知皇上定是要親眼看見自己處理政務才能放心,隻得接受了皇上這個頗為強人所難的主意。

縣衙裏的六房書吏、三班衙役都被陣陣響的堂鼓從各處催了來,他們原本就從那些被趕回來的衙役口中得知,發魔症停職的大老爺突然又安好了,要升衙斷事。有人心中暗自驚懼,有人無比興奮,還曾熱烈地議論、爭吵了一番,個別衝動的險些要老拳相向。不過,上了大堂,他們就都收斂了那些亂七八糟的心思,寫在臉上的,也都是一樣的肅然神色。

孫嘉新捧著大印,從二堂中走了出來。隨班衙役立刻以手中的水火大棍頓地,拖長聲調喊道:“威--武--升--堂--”

跟電視上演的一般無二,朱厚熜莫名地興奮了起來。

孫嘉新淩厲的目光掃視一圈,六房書吏、三班衙役都是一凜,原本有些鬆垮的身子就都挺直了。

孫嘉新吩咐道:“來人,給兩位先生設座。”

按照規製,衙門大堂上隻有兩個座,正中大案後邊的座位自然是堂尊的正座;旁邊給縣丞擺一把椅子。通常隻有在衙門審案,需要退休鄉官、有功名的士人等等地位不俗、需要禮敬三分的人出庭作證之時,才給旁人設座。今日又不審案,給這兩位天知道是哪裏冒出來的“先生”設的什麼座?不過,堂尊已經發話,而且看著麵色不善,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觸黴頭。幾位隨班衙役趕緊從後麵的二堂上搬出兩張椅子,擺在了大堂旁側六房書吏的背後,恭請兩位“先生”落座。

孫嘉新捧著大印走到大案前坐下,一言不發,一臉的肅殺之色,把大堂上冷得一片死寂。大家都知道,這是在等,在等著班頭把王順叫回來。那些抓人的差役被趕回來都快一個時辰了,諸暨碼頭就在南北兩邊縣城的交界處,王順就是爬,也該爬回來了。遲遲不見人影,無非是故意輕慢孫嘉新這個堂尊。聯想到這段時間王順給大家散布的關於孫大老爺的諸多罪過,大堂上的這些書吏衙役心中就都興奮了起來,等著看大老爺和二老爺在大堂上演一出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