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小人之心(2 / 2)

論說遠征軍這麼大的軍事行動和部署調整,應該請示兵部,得到朝廷批準之後方能施行。但是,朱厚熜考慮到路途遙遠,信息傳遞十分不便,而戰機稍縱即逝,請示批複一來二去,黃花菜都涼了;加之統軍大將又是自己最信任的軍事天才戚繼光、徐渭等人,行軍布陣、征戰殺伐的本事不知道要高出自己這個隻會紙上談兵的軍事發燒友多少倍,就在東海艦隊南下之時,給了他們臨機處置之權。高拱、戚繼光與軍中諸將仔細商議,並在海圖上推演數次,認為徐渭的方略可行,便依照方略做了部署調整,在向朝廷上呈奏疏,報備兵部和內閣的同時,南路巡防分艦隊便整軍南下,殺奔馬六甲城而去。羅龍文原本就是南路巡防分艦隊的經曆官,又擔心高拱得知他搜羅自己罪證之後殺人滅口,當然要趁這個機會趕緊溜之大吉。

得知羅龍文已經安然脫身,自己背後幹的那些事情大抵不會輕易泄露出去,嚴世蕃放心下來,笑道:“這個汪宗翰,種樹澆水忙乎半天,眼瞅著桃子要成熟了,卻又不敢伸手去摘,當真甘願為他人做嫁衣裳啊!”

嚴嵩淡淡地說:“汪宗翰畢竟是有短處在他人手中,又怎敢和皇上的心腹愛將戚繼光爭功?不過,要說到為他人做嫁衣裳,他又怎比得那個徐海?南洋劇變,全仰仗徐海船隊萬裏報訊,並獨立支撐戰局長達數月之久,朝廷方能得知詳情,從容調集大軍,謀劃跨海遠征諸事,可謂居功甚偉。如今,他卻被遠遠打發到了天竺。”

“天竺?”嚴世蕃怔怔地問道:“可是唐三藏求取真經的天竺?”

嚴嵩點點頭:“不錯。在禦製的《皇輿萬國圖》上,皇上賜其名曰‘印度’;周邊廣袤海域,也就被賜名為‘印度洋’。徐海率所部隨同汪宗翰之南路巡防分艦隊拿下馬六甲之後,便要繼續孤軍西下,去往煙波萬裏的印度洋,襲擾佛朗機人的軍需補給線,將佛朗機人逐出我大明藩屬之國柯枝(今印度柯欽)、古裏(今印度科澤科德一帶)等國。”

原來,在遠征軍上呈兵部並報內閣的作戰方略之中,還提出了另一項重大部署調整:以徐海船隊為主力,補充部分戰船及陸戰兵士,隨同南路巡防分艦隊南下,攻克馬六甲城之後,繼續西進,繞過沙裏彎尼(今印度半島南端東海岸),攻打佛郎機人設在柯枝、古裏等國的打著商棧旗號的軍事要塞,徹底根除佛朗機人深入亞洲的勢力。

嚴世蕃疑惑地說:“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之時,柯枝、古裏等國確曾接受我大明敕書,也曾遣使來朝、進貢方物。但那都是哪輩子的事情了,近百年來,何曾聽說有彼國前來我大明朝貢?這樣的藩屬之國,不要也罷,何必靡費巨萬錢糧勞師遠征,助他們脫困於夷人之手?”

嚴嵩冷哼一聲:“如此小家子氣,虧你素來還以相業期許,若是傳了出去,旁人豈不笑掉大牙!如今民富國強、四海升平,多花一點錢糧算得了什麼?皇上心中裝的,可是九州萬方!”

見兒子還是一副懵懵懂懂的表情,嚴嵩又接著說道:“自古昔帝王,居中國而治四夷。當年武宗正德先帝優遊怠政,坐視馬六甲王國被佛朗機人所滅而不救,並一任佛朗機人坐大,始有目下南洋之禍。柯枝、古裏等國是赫然載於《明會典》之上的藩屬之國;彼國君臣百姓,亦是皇上子民,舉凡雄主當世,豈能再容夷人竊據之、奴役之!再者說了,這些年裏,皇上奮萬世之雄心,不惜背棄祖宗成法,厲行諸般富國強兵之新政,為的便是再造中興、揚我大明天威。若無四夷賓服、萬邦來朝,大明中興之偉業何以昭彰千載、萬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