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西進初衷(2 / 2)

從前來大明貨殖的葡萄牙人和西番諸國商人那裏,朱厚熜得知,如今葡萄牙不但占領了馬六甲城,把印度人和阿拉伯人排除出了亞歐貿易;還從波斯帝國手中奪過了東西方貿易的咽喉要地霍爾木茲城,控製了波斯灣的入口處;並且占據了被稱為香料群島的摩鹿加群島。如此三管齊下,葡萄牙建立起了以印度的果阿、霍爾木茲和馬六甲為核心的東方貿易網絡,完全控製了亞歐之間的香料貿易,所獲暴利不計其數,更讓朱厚熜眼紅不已。可是,他隻知道摩鹿加群島屬於後世的印度尼西亞,具體座標卻不知道,在號稱“萬島之國”的印度尼西亞海域尋找幾個種植香料的小島,無異於大海撈針,勞神費力還不一定能如願以償;而霍爾木茲遠在中東,大明海軍鞭長莫及;那麼,阻隔印度洋海路就成為當務之急,也是眼下較為穩妥可行之法。

不過,在行動目標的選擇上,還存在一點小小的問題:從《皇輿萬國圖》上來看,果阿地處印度西海岸,距離大明比古裏還要遙遠,當年鄭和下西洋,雖說多次到達印度洋西南海岸,卻沒有到達那裏。因此,它並不是大明王朝的藩屬之國。大明王朝兵鋒直指果阿,未免出師無名,難免招人詬病。朱厚熜和高拱斟酌再三,把行動目標定為了古裏和柯枝。

如今的印度,還隻是朱厚熜在繪製《皇輿萬國圖》時標定的一個地理名詞,在那片被朱厚熜賜名曰“南亞次大陸”的疆域,北部由莫臥兒帝國統治,南部分裂為許多小國和城邦。當年鄭和七下西洋,古裏、柯枝等小國都接受了大明皇帝的敕書,向大明王朝俯首稱臣。自達。迦馬開辟東方航線之後,葡萄牙人蜂擁而至印度,用盡欺騙利誘、武力恐嚇乃至軍事征服等各種手段,相繼控製了這些國家。如今兩國既已全麵開戰,大明王朝海軍前出印度洋,既是出於戰爭的需要,也是為了從萬惡的殖民統治者手中解放自己的藩屬之國。哪怕把官司打到後世的海牙國際法庭,大明王朝也能理直氣壯地替自己辯護。因此,如今讓徐海船隊繼續執行“月之暗麵”絕密行動,已經可以公開亮出大明海軍的旗號,而不需要再施什麼“苦肉計”喬裝海盜了。

對於高拱的決策,參與確定“月之暗麵”絕密行動的戚繼光明白個中原委,當然不會反對。徐海對此也毫無怨言,甚至躍躍欲試--一方麵,他受封為鎮撫司千戶,成為皇上的心腹家臣,這是多麼難得的殊榮,便想要再立新功,報效君父浩蕩天恩;另一方麵,遠征軍中竟有倭人,他雖說不敢對皇上的決策隨意置喙,但是當年身陷倭人手中為人質,所受的那些屈辱和淩虐讓他至今不能釋懷,又怎能甘願與什麼織田信長之輩並肩作戰?

這一作戰方略呈報兵部,也得到了兵部左侍郎、明軍總參謀長楊博的完全讚同--楊博雖然並不知曉“月之暗麵”絕密行動的內情,卻深知以徐海船隊那點實力,留在遠征軍中,未必能對戰局起到多大的作用;獨自行動,襲擾佛朗機人的軍需補給線,卻能收到奇效--嘉靖二十三年韃靼兵困京師之際,戚繼光率營團軍騎兵遊擊於外,大破為韃靼征糧打草的大同叛軍仇鸞所部,致使韃靼軍中乏糧,無力為繼,不得不草草簽下了和約引軍退去;徐海船隊西出印度洋之舉,與當初戚繼光率軍遊擊於外如出一轍,可謂深得皇上禦賜遊擊戰法“敵駐我擾”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