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寢殿,朱厚熜卻不登上早已等候在門口的禦用乘輿,對呂芳說:“剛吃過早飯,你陪朕走幾步。”
呂芳知道皇上有話要說,便示意抬乘輿的太監內侍在後麵遠遠地跟著,自己疾行兩步,走在朱厚熜身後落後半步的地方。
朱厚熜低聲說:“市姬的事情,朕反複想過了,還得從長計議。鋤強扶弱,以倭治倭是朝廷既定的禦倭方略,應允織田氏的臣服納貢之請倒沒有什麼。派兵幫助織田信長複國,也與朝廷定議出兵懲戒倭國的計劃並不矛盾。問題是倭國雖為我大明屬國,卻向來沒有選送秀女的先例;她的父親、‘尾張之虎’織田信秀也不過是一方諸侯,在倭國並沒有顯赫的官職祿位,朕納她入後宮,會否引起朝野內外清流們的非議?你這兩天找嚴氏父子談一談,盡快想出一個妥當的法子,不要讓人在背後戳朕的脊梁骨。這段時間就讓她先住在乾清宮裏,給宮裏的人都打招呼,不要在外麵隨便亂說。”
乾清宮既是皇上生活休憩的寢宮,也是皇上日常處理政務之所。為防後妃幹政,所有嬪妃在這裏侍寢之後,就得回到自己的寢宮,連貴為六宮之主的皇後也不例外。朱厚熜這麼安排,既是為要掩人耳目,又帶著那麼一點金屋藏嬌的意味。呂芳先是微微一怔,隨即便明白過來,悄聲應道:“奴婢明白。奴婢早就吩咐下去了,誰把宮裏的事情傳到外麵,立刻打死。”
“還有,不曉得你方才注意到了沒有,用膳之時,她並沒有吃多少東西。朕想或許是她並不習慣我大明飲食的緣故。”朱厚熜歎道:“一個人的飲食習慣,一時要改也難。而她初來乍到,不服水土是肯定的,飲食調養、心情愉悅便很重要。老十三和汪直這趟回到倭國,最好能夠禮聘名廚來我大明,為她置辦日常飲食。她不遠萬裏來到大明,時常吃到可口合心的家鄉飯菜,不但能少生病,也能聊解思鄉之情。”
呂芳對皇上如此體恤愛護那位倭人新娘娘暗自咋舌,忙應道:“啟奏萬歲爺,老十三和汪直他們想到了這個,已從倭國京城請來一位擅作倭人飲食的大廚隨行回國。不過,奴婢以為不可讓倭人隨便出入宮禁,還是讓他暫留宮外,由尚膳監派人和他習學倭人烹飪之法。奴婢這麼做是否妥當,還請萬歲爺聖裁決斷。”
朱厚熜吃了一驚,隨即感慨道:“你們還真是事無巨細地替朕操心啊!你的安排很妥當,就那麼辦吧。”
略微停頓了一下,他接著說道:“還有一件事,朕一向不喜歡身邊有太多的女子,乾清宮裏也就沒有宮女。可看她方才見到你的反應,大概還不習慣讓內侍服侍。你選幾個老實可靠的宮女,來照顧她的日常飲食起居。”
“是。”
朱厚熜沉吟著說:“服侍市姬的宮女最好選用北方人,她們和家人未曾受過倭寇欺淩劫掠,便不會對服侍市姬有太多的抵觸情緒,也就不會多事。”
朱厚熜的這個要求有些難辦,概因宮中廣蓄秀女,主要還是供皇帝淫樂和育養子嗣;而南京隻是大明的留都,皇帝並沒有住在這裏,紫禁城中就隻保留了少量內侍負責管理殿宇,做些照看灑掃之類的日常事務,並沒有宮女。去年駕幸南都之前,他又曾特意囑咐呂芳不要帶太多的內侍宮女隨行,以免靡費國帑、勞民傷財。因此,除了伺候皇上和各宮娘娘衣飾起居的尚寢、尚衣、針工、巾帽等局的女官,以及各宮娘娘的貼身侍女、各位皇子公主的保姆之外,並沒有閑雜宮女隨行,更不用說是限定隻要北方人。呂芳不得不說:“啟奏萬歲爺,南京這邊宮裏原本沒有秀女。如今各地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皇上又限製隨意買賣人口,市麵上也難以買到來自北方的女子。奴婢可否從京城急調幾個人過來伺候市姬娘娘?”
朱厚熜躊躇了一會兒,搖頭說道:“那就算了。朕料想市姬來我大明,肯定從尾張帶來的有侍女同行,就讓她們也進宮來,繼續服侍她好了。”
朝廷廣選秀女進宮服侍帝後,尚且要經過各級地方官府衙門嚴格審核、層層選拔,哪能說進宮就進宮?更何況還是來自倭國的女子!呂芳嚇了一跳,趕緊說道:“請萬歲爺恕奴婢萬死不該多嘴說上一句: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倭人女子且不可進入禁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