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禦倭方略(1 / 2)

第二十一章 禦倭方略

今日召見楊博,朱厚熜自有深遠用意,聽完楊博的奏陳,他的心裏有了底,說道:“也就是說,你認為三五年內,我大明不會與周邊諸國爆發戰爭。那麼,朕問你,設若我大明於近期便出兵倭國,所需兵員及軍需糧秣能否支撐兩線作戰?海上運力能否保證軍需糧秣供應?”

在朱厚熜原本身處的那個時空的近代史上,日本之於中國,可謂罪惡滔天、罄竹難書;更讓人氣憤的是,那些狗雜種竟然死不悔改,時常用諸如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曆史教科書等等可惡的行徑來刺激中國人敏感的神經,使中國人時刻不忘民族仇、家國恨。因此,“幹掉小日本”幾乎是那個時空每一個中國熱血青年的夙願,盡管被人罵作“糞青”,他們依然矢誌不悔。朱厚熜便是其中一個。當他得以穿越回到明朝之後,麵對著日漸猖獗的倭患,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要趁日本陷入戰國之亂的良機,好好教訓教訓那幫小鬼子、龜孫子,即便不能把他們打回石器時代,也要讓他們再亂上個百八十年。在北方邊境局勢稍有緩和、平定了江南叛亂之後,他立即舉全國之力修造戰船、加強海軍軍備建設,派大明軍事奇才戚繼光組建起了東海艦隊,縱橫四海,剿滅盤踞在沿海諸島上的倭寇;並不惜人財物力,組建起了遍布日本的情報網,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出兵日本,洗雪後世百年國恥!

日本同樣被明太祖朱元璋欽定的《皇明祖訓》列為“三十不征國”之一,欲要興師遠征日本,勢必會招致朝野內外那些迂闊守舊的朝臣士子們的非議和詰難。好在根據被俘的倭寇招供,在他們之中,不僅僅有在國內戰爭中失敗、淪為海盜的武士、浪人,還有不少人是日本九州各國大名的家臣和寺院的僧眾。那些戰國大名和寺院垂涎於中國的富庶,暗中支持勾結海盜商人,甚至派人假扮海盜騷擾和劫掠大明東南海疆和沿海州縣。這一不經意的發現,立刻被朱厚熜有意地加以渲染和放大,成為說服朝野內外支持朝廷出兵懲戒倭國,使其官民誠心歸順天朝,不敢再生桀驁之誌,襲擾大明萬裏海疆的一大理由。

根據聖諭和朝議決策,總參謀部於嘉靖二十八年就擬定了禦倭作戰方略,即以海陸大軍兵出朝鮮合浦港,先攻占對馬、壹歧兩島,再進擊日本九州,滅掉指使手下入寇大明的薩摩、肥前、肥後等國大名;遣使問罪於日本天皇和室町幕府將軍,責其遵從天朝號令,嚴加約束國內諸位大名領主不得冒犯大明天威、縱容部眾騷擾大明海疆。

不能不說,這一近乎半途而廢的作戰方略遠遠不能滿足朱厚熜“幹掉小日本”的強烈意願。不過,即便身為大明最高統治者,他也不能為所欲為,更何況有明太祖朱元璋的煌煌祖訓壓在頭上,他這個冒牌的後世子孫也隻能含恨批準了這一作戰方略。同時,他在心裏安慰自己:小鬼子一向又臭又硬,當年就拒不回複元朝國書,或許這一次他們也會同樣拒絕大明王朝的要求,那些勢力強大的戰國大名興許還會聯合起來對抗天朝王師。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是為了維護天朝上國威嚴,朝野內外那些迂腐書生大概也會支持朝廷把仗繼續打下去……

總參謀部擬定的對倭作戰方略如今還是絕密,卻早已得到了皇上的禦批,先是趙隱,如今是俞大猷,兩任朝鮮宣慰欽使一直在為此督促朝鮮加緊整修港口,做出征準備。而且,鑒於倭國雖無統一編練的水師,但薩摩、肥前、肥後等藩國均瀕臨沿海,各自擁有為數不少的戰船,必須有強大的海軍做後盾,方能確保海上運輸補給線。最為妥善的方法是等到遠征軍班師還朝,休整年許時日之後,再進兵倭國。如今皇上突然提出要於近期出兵倭國,不免讓楊博大為震驚,不知皇上為何會如此操切,想要盡快出兵倭國,難道是倭國那邊情勢又發生了劇變?

但是,倭國的情報工作由鎮撫司負責,鎮撫司又隸屬內廷掌管,楊博身為外臣,不能隨便打聽,隻得試探著問道:“微臣鬥膽敢問皇上一句,上諭所言‘出兵倭國’,可是依照總參謀部此前進呈之作戰方略,隻取彼國九州諸國,以儆效尤?”

朱厚熜沒有正麵回答,突然叫道:“呂芳。”

一直侍立在側的呂芳躬身應道:“奴婢在。”

“你把老十三和汪直奏聞的倭國尾張織田氏納貢稱臣一事給楊大人仔細說說。”

呂芳旁聽了朱厚熜與楊博的這一番君臣奏對,已然明白皇上為何要將自己留下,早已在心裏打好了腹稿,便遵從聖諭,將倭國尾張織田氏納貢稱臣的詳情始末告知了楊博,當然隱去了與軍國大事並無關係的織田氏敬獻王女市姬侍奉皇上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