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如願以償
和另一個時空的一代名將粟裕一樣,楊博和總參謀部不僅僅隻是按住了最高統帥伸向棋盤即將落子的手,而且還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一、鑒於南洋討夷之戰已進入第二階段,遠征軍的作戰目標暹羅和安南兩國並無強大的水師可以與東海艦隊海上爭鋒,建議朝廷調回東海艦隊之一部回國休整補充,準備投入討倭之戰;同時加快組建南海艦隊,並分批投入南洋作戰,以戰代訓,在東海艦隊的幫助下迅速提高戰力,及早承擔起巡防南洋的任務。
二、調禁軍第一軍及薊鎮、遼東兩大邊鎮精銳之師各一部先期秘密入朝,統歸朝鮮宣慰欽使俞大猷指揮;命俞大猷督率所部及朝鮮水師加緊展開登陸作戰的針對性訓練,一俟朝廷定議出兵,便以清剿倭寇為由,迅速奪取對馬、壹歧兩島,掃清朝鮮至倭國九州的水路交通線。
三、命鎮撫司千戶汪直以船隊往來倭國與大明途中需要駐泊避風為由,向薩摩藩租借一塊土地,修築堡壘,留人駐守,囤積軍需糧秣,隨時策應王師奪取薩摩半島,以此作為進擊九州及兵出伊勢灣的前進基地。
四、調回目下隸屬於遠征軍南路巡防分艦隊的倭人營,並以尾張貢使接管崇明島倭人戰俘營,整訓所餘倭人戰俘。待織田信長率部回師之後,合兵一處,由汪直船隊密送倭國,協助尾張織田氏抵禦今川義元的進攻。設若尾張織田氏業已亡於駿河今川氏之手,今川義元已率軍上洛,挾持幕府將軍掌控天下,則由鎮撫司日本情報站買通幕府重臣及近畿諸國,借道秘密潛入尾張,謀劃複國大業。
……
總參謀部所提出的這些建議,朱厚熜考慮了許久,認為都切實可行,而且是目前最為適宜的辦法,尤其是讓汪直借口船隊需要駐錨避風,向薩摩藩租借土地來建立軍事要塞的妙計,更讓朱厚熜暗中讚歎不已--這是西方列強海外殖民的慣用欺詐手段,另一個時空的中國就曾吃過不少虧,對小日本如法炮製算是以毒攻毒。汪直船隊總計約有三千多部眾,已經安插的有不少明軍退役士兵,對付一個區區三個小城、幾千足輕武士的薩摩藩不在話下。若是兵力仍嫌薄弱,還可以再秘密安排禁軍抽調精銳部隊,以營連為單位集體轉業,加入汪直船隊。至於船隊中人都裝備著明軍製式武器,這一點或許會招人懷疑,但汪直船隊原本就半公開地向日本各國走私軍火,自己擁有犀利火器,既在情理之中,也未必會引起薩摩藩的注意……
唯一讓他有所顧慮的是派兵入朝問題。當年定議派安國郡主郡馬趙隱率軍事顧問團入朝,整訓朝鮮軍隊並督率朝鮮修建港口,朝野內外就對此有過不少非議。明朝人雖然說不出“霸權主義”、“大國沙文主義”這樣的詞彙;但是,“以兵威淩人”、“妄加幹戈於友邦”之類的論調一時甚囂塵上。今次總參謀部建議調集數萬大軍先期入朝,難免仍要招致詬病和詰難。
對於皇上的顧慮,楊博奏稱,這幾年裏,東海艦隊全力征剿肆虐東南海域的倭寇,不少倭寇流竄到了朝鮮附近的東海海域,時常上岸劫掠朝鮮沿海城鎮。那些窮凶極惡的倭寇當年曾經讓大明軍隊吃了不少苦頭,對付疏於操練、裝備低劣的朝鮮軍隊更是小菜一碟,一時之間,朝鮮數千裏海岸線處處告警,沿海近百市鎮村落狼煙四起,令李氏王朝君臣人等十分頭痛,多次懇請天朝出兵助其剿倭。設若天朝俯允所請,出兵幫助朝鮮平定倭亂、保境安民,李朝君臣勢必對浩蕩天恩感激涕零,朝鮮百姓亦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雲雲。
楊博的話打消了朱厚熜的顧慮。不過,為了堵住朝野內外那些喜歡空發議論、時常抨擊朝政的官紳士子們的嘴,他一方麵指示總參謀部將即將出兵的決定告知朝鮮宣慰欽使俞大猷,著令他知會朝鮮李氏王朝,迅即做好安置數萬大軍的各項準備工作;另一方麵,又親下手劄給俞大猷,密囑他向朝鮮李朝君臣講明白,明軍日用糧秣菜蔬等一應軍需皆由天朝供給,在當地采辦也一律照價付款,不給朝鮮臣民增加負擔,要求朝鮮李朝盡快上呈奏疏,再次請求天朝出兵助其平倭。一俟朝鮮奏疏呈上,各有司衙門便著手調兵遣將、轉運軍需糧秣--大明身為宗主之國,俯允臣屬之國所請,興義師助其剿倭安民,於情於理也就都說得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