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鄉官內鬥(2 / 2)

孫澤生聽出魏宏在暗中譏諷他官帷不謹、貪墨無數,便反唇相譏道:“在座之人,嚴撫台、齊府台是現任官,其他人等也都曾為朝廷效力,孫某就不妨打開天窗說亮話了。你魏老先生雖不曾執掌一省,卻在浙江任過三年臬台(按察使),又遷升湖廣藩台,曆時五年之久,都是一等一的富庶省份。孫某雖曾宦遊山陝、四川,所任之地卻都地瘠人貧。若論積攢家私,孫某萬難與你魏老先生比肩。”

說到這裏,他又冷笑道:“設若果真囊中羞澀,你魏老先生致仕那年怎能花費數萬銀錢疊山治園,把貴府的息園修成我蘇州府首屈一指的私家園林?去年又怎能一下子就拿出十萬石稻米,打算用以購買災民田地?我輩士人,事君惟忠,待人以誠。魏老先生未免有失君子之道啊!”

“你--”魏宏氣得渾身顫抖,憤然站了起來,戟指孫澤生,說道:“就憑你這個阿諛罔上之徒,也配跟老夫談論君子之道?”

孫澤生也不甘示弱地站了起來,說道:“君子有德,小人無德。你為臣不忠、為人不誠,你就是個小人!”

嚴世蕃似乎沒有聽到他們二人的爭執,喜滋滋地提起筆,在一本名冊上記下孫澤生要認捐的錢糧數額,直至兩位均已年過七旬、須發皆白的退職鄉官就要當場廝打起來,這才起身勸道:“兩位老先生暫請息怒,且聽世蕃一言。”

待孫澤生和魏宏都氣哼哼地坐回原位之後,嚴世蕃說:“各位先生,邸報上寫的分明,徐閣老和世蕃奏請在江南官紳士人之家募捐錢糧為君父整修殿宇的奏疏上達天聽,皇上禦批八字聖諭,曰‘全憑自願,量力而行’。”

說到這裏,嚴世蕃抱拳向天,揖了一揖,這才接著說道:“聖諭煌煌,我輩臣子不敢不遵。孫老先生世受國恩,自願樂輸兩萬兩現銀、兩千石稻米,耿忠君父之心,誠為食君祿者之典範。諸位先生若願意效法孫老先生,自是最好不過。倘若不願意,世蕃也不敢強求。這樣吧,就請諸位先生自行商議,在下和齊府台暫且回避。商議好了,就請在這本認捐的名冊上簽個字。”

略微停頓了一下,嚴世蕃又繼續說道:“不過呢,世蕃辱蒙天恩,許以封疆之任,南直隸十四府治,理當一視同仁。蘇州事了,便需轉道他府巡視。萬望諸位先生盡快商議出個結果,把認捐文書給簽了,世蕃也好及時上奏朝廷。還望諸位先生體諒。”

眾人心中都是一凜:嚴世蕃這個小鬼頭果然非同尋常,一番話把大家都給將住了--他先讚許孫澤生捐了那麼多的錢糧是“耿忠君父”,那麼,如果有誰出的少了,豈不就是不“耿忠君父”?商議的結果還要上奏朝廷。這些年裏,朝廷厲行新政,要官紳士人之家一體納糧;尤其是去年至今,先是開衙放告,鼓動刁民狀告士紳;又是清丈田畝,限製士紳之家多占官田民田,對官紳士人已然是磨刀霍霍。倘若這個時候被朝廷認定為事君不忠,豈不大禍臨頭?

大家還未想停當,嚴世蕃又接著說道:“孫老先生,你已經自願認捐,就不必參與商議了。去年太湖泛濫成災,蘇州轄內白卯河亦發了水患,數縣河堤多處損毀。冬閑之時,齊府台征發民夫整修河道。皇上對此甚是掛念,囑咐世蕃定要實地查看河堤工程。世蕃記得,老先生原來在四川任巡撫任內,曾整治素有治河經驗,還請勞動玉趾,陪世蕃一道前去查看,指正其中缺失之處。”

這是昨日就商量好的安排,孫澤生忙說:“齊府台才華橫溢、滿腹經綸,治政撫民之能更為國朝年輕一輩中之翹楚,老朽何德何能,焉敢言‘指正’二字?惟是我輩士人,既受聖賢教誨,又曾食君之祿,為朝廷盡犬馬微勞便是份內之責。承蒙撫台大人不棄,老朽願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