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資治通鑒(2 / 2)

見張居正麵露難色,朱厚熜笑道:“叔大,朕問你,趙宋之時,司馬光窮十九年之心力,主持修撰出的那部煌煌史家巨著,為何名曰《資治通鑒》?”

這可難不倒飽讀詩書、學識淵博的張居正,他立刻回答道:“回皇上,北宋神宗曰‘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故賜名曰《資治通鑒》。”

朱厚熜說:“不錯,正是為了‘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朕要你分析兩位先帝治政之能優劣之成因,也正是如此啊!雖說古今素有‘當世之人不修史’的說法,可是,朝臣每每諫諍朕躬,無不比出許多前朝故事,朕讓你說說看法,有什麼不可以的?難道你還怕在朕的麵前因言獲罪不成?”

張居正知道,皇上這麼說,無非是想讓自己暢所欲言而已。可是,事涉皇上的嫡親祖父,又怎敢暢所欲言?不過,皇上方才提到北宋大儒司馬光,使他的腦海中突然閃出一點靈光:皇上方才開口查問我的課業,難道破題就在這裏?

禦前奏對,容不得他從容細想,張居正便抓住這點靈光,字斟句酌地說:“憲宗成化先帝天性敦厚寬仁、胸襟廣闊,本應成為一代明主,卻因幼時,皇考英宗正統先帝北狩瓦刺,陷身於穹廬帳幕,天位為叔父郕戾王、恭仁康定景皇帝(注1)所竊,憲宗成化先帝被廢為沂王,未能出經筵,受教於孔孟聖賢之道。及至皇考英宗正統先帝‘南宮複辟’(注2)之後,成化先帝天壽已逾十歲,過了最適宜發蒙的幼衝之年……”

說到這裏,張居正偷偷瞟了皇上一眼,隻見朱厚熜拈須微笑,麵露讚賞之意,知道自己破題正契合聖意,心裏稍微安定了下來。不過,對於皇上的嫡親祖父,他也隻能點到為止,立刻轉到了另一位先帝、皇上的叔父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及至孝宗弘治先帝,因皇考憲宗成化先帝寵愛萬貴妃,幼時未能承歡皇考膝下。好在六歲之時便正位東宮;九歲便出閣講學,皇考成化先帝為其遴選學養深厚、才冠一時的理學名臣彭華、劉健、程敏政等人為師傅,每日輪班授教,直至孝宗弘治先帝十八歲即位,九年之中定時不違。即位之後,孝宗弘治先帝仍遵從祖製,定期出經筵,潛心研習聖賢學說、治國之道。是以孝宗先帝寬仁忠孝、善良溫和、尊禮重士、勤政愛民、宵衣旰食、勵精圖治,始有我大明弘治中興之恢弘氣象……”

由於認定破題深契聖意,張居正越說越順溜,尤其是說起被士人儒生公認為有明一代最符合儒家倫理的君主典範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更是充滿了感情,不但聲音漸漸高了起來,連雙眼都閃出奪目的精光……

注1:郕戾王、恭仁康定景皇帝--指明代宗朱祁鈺。正統十四年七月,蒙古瓦刺部攻打大明,明英宗朱祁鎮留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親率五十萬大軍親征,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全軍覆沒,朱祁鎮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兵部尚書於謙等朝中大臣以“天位不可一日空懸”和“國賴長君”為由,擁立朱祁鈺即位,遙尊哥哥朱祁鎮為太上皇,冊封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次年改元景泰,史稱景泰帝。一年之後,朱祁鎮被釋放回國,朱祁鈺將其軟禁於南宮,後又廢掉朱見深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為王儲。景泰八年,武清侯石亨、副都禦史徐有貞和太監曹吉祥等人發生宮廷政變,擁戴朱祁鎮複位,史稱“南宮複辟”,又稱“奪門之變”。朱祁鈺死後,朱祁鎮廢其帝號,賜諡號為“戾”,稱“郕戾王”,意思是朱祁鈺終生作惡、死不悔改。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即位之後,不記皇叔朱祁鈺當年廢自己太子位之仇,承認其對朱明皇權的扶危之功,恢複其帝號,改諡號為“恭仁康定景皇帝”,但沒有為其賜廟號。直至南明政權時代,弘光帝朱由崧在風雨飄搖之時,與景泰帝朱祁鈺找到了共同語言,賜廟號為“代宗”。張居正身為人臣,無法臧否明英宗正統皇帝朱祁鎮和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兩位先帝孰對孰錯,隻能將兩位先帝加諸於景泰帝朱祁鈺的諡號一並說出。

注2:南宮複辟--見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