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一波三折(1 / 2)

第八十一章 一波三折

張居正聽到皇上侃侃而談,連皇子教育的諸多細節都考慮清楚了,情知聖意已決,便按照朱厚熜的意思,上呈了一道奏疏,奏請在宮中開設上書房。朱厚熜便頒旨準行,並欽點由禦前辦公廳秘書兼南京國子監司業張居正任上書房總師傅。因他本兼各職的差事也很重要,不必日日入值,隻需逢五、逢十到上書房考察各皇子課業。另在翰林院、國子監、京師大學堂等清要衙門選擇若幹品學兼優的年輕文臣任上書房師傅,輪流入值,講授五經六藝及諸項經世致用之實學。師傅們與皇子們相見,僅以拱手為禮而不下跪,課間尚膳監送來點心,也要先請師傅們用過之後,皇子們才能用,以示尊師重教之道。

因為朱厚熜巧妙避開了“出閣講學”這個事關國本的敏感話題,隻說是要在宮中給自己的幼子們開辦一所學堂,讓年滿六歲的皇子們入學堂發蒙讀書,這件事情提出之後,並沒有引起諸多朝臣的猜疑。唯有內閣學士、吏部侍郎兼掌翰林院事徐階對張居正兼任這所皇家學堂的山長一事提出了異議,認為他年紀尚輕,又沒有進士科名,恐難當此大任,建議皇上另擇年高德劭的文臣總掌其事。

徐階與張居正的師生關係,朝野內外無人不知,他這麼做,無非是向皇上和同僚表現自己公正無私而已。朱厚熜照例對徐階的建議一笑置之,而朝中兩大派係的頭麵人物內閣首輔嚴嵩和資政夏言兩人,固然想到了皇上可能是在為莊敬太子薨殞而未雨綢繆,卻按照固有思維,認定莊敬太子之下還有年滿十五歲的皇三子裕王朱載垕和年滿十二歲的皇五子景王朱載墾,他日皇上若是另擇儲君,按照長幼之序,也該先從他們兩位王爺之中選擇。這兩位王爺雖說還沒有出宮就藩,卻都確定了師傅發蒙授講,不必入皇家學堂就讀,也就不會與張居正結下師生之誼,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勸說徐階不必小題大做,更無需畏懼人言。

朱厚熜向來都是說幹就幹,立刻在乾清門內東側辟出五間空房,辦起了皇家學堂,正門高掛匾額,其上禦筆親書“上書房”三個大字。上書房的課程設置、時間安排由朱厚熜親自審定,無一不是參考後世小學教育的模式,德智體美樣樣俱全,連課間操都原封不動地照搬了過來。唯一不同的是,因為國朝如今並沒有專門的體育教師,朱厚熜便命呂芳在鎮撫司遴選幾名侍衛兼任教官,傳授皇子們武術,至於跑跑跳跳、蹴球遊水,就由宮中太監們負責了。他萬萬沒有想到,就因為這個小小的變通,卻招致了不少禦史言官的上疏抗諫。

原來,前朝有過先例,正是那位被史家稱為“玩樂天子”的古今第一頑主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史載,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出生於辛亥年甲戌越丁酉日申時,按照時、日、月、年的順序去讀,恰好符合十二地支中的“申、酉、戌、亥”的次序,按照命書的說法,這在命理上被稱為“貫如連珠”,主大富大貴之象;加之相貌非同一般,孩提之時便頗有帝王風範;又是明孝宗弘治皇帝的嫡出獨子,深得父皇寵愛,五個月大就被冊封為太子,明孝宗弘治皇帝為他取名“厚照”,意思是希望他以後能夠成為一代賢明之君,照耀後世。朱厚照年滿九歲即出閣講學,天資異常聰慧前日講授之書,次日便能掩卷背誦,且好學知禮,令當時的許多大臣都為之津津樂道。唯一的缺點是生性好動,貪玩騎射。明孝宗弘治皇帝一心想把他培養成為象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兩位開國皇帝一樣文武兼備的曠世聖君,就對他熱衷於騎射遊戲頗為縱容,以致日後登基即位之後,沉湎於玩樂而荒廢朝政。以劉瑾為首的“八虎”也就投其所好,以各種遊戲引誘明武宗正德皇帝耽於嬉戲玩樂、縱情聲色犬馬,把外朝內廷搞得烏煙瘴氣。因此,那些禦史言官們聽說皇上為龍子鳳孫開設的上書房,居然要鎮撫司的粗魯軍漢教授武術,還要太監們陪著跑跑跳跳、遊水蹴球,豈能不憤然上疏抗諫?

朱厚熜對此十分生氣:這些年裏,我一直倡導加強體育鍛煉,增強人民體質,在國立中小學校,乃至國子監、京師大學堂都開設了體育課,並被實踐證明並不會耽誤學習,反而有助於強身健體,怎麼還這麼多廢話?才六歲大的孩子,你把他整天關在書齋裏讀書,能有好結果?也就不顧一直以來刻意維持的仁君風範,下旨切責了那些上疏抗諫的禦史言官,還把為首的兩人罰俸三月予以懲戒,這才壓服了朝臣之中的非議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