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耀武揚威
大明王朝出兵討夷,是為懲戒膽敢冒犯天朝威儀的佛朗機人,揚中華之國威,並不是要加兵戈於昔日的藩屬之國。既然古裏王國幡然悔悟,誠心歸順,徐海船隊也就停止了軍事行動,出於禮貌,徐海還設宴盛情款待了古裏王國派來的犒軍使者、王國大臣辛格達,擔心城中尚有佛朗機人的殘渣餘孽,各船都要繼續加強戒備,宴會就設在徐海船隊的旗艦“揚威號”上,由他和東海艦隊經曆官羅龍文兩人作陪。
羅龍文於嘉靖二十九年中進士,經嚴氏父子舉薦,入東海艦隊做了經曆官。嚴氏父子將他安插在東海艦隊,用意是讓他暗中搜羅艦隊提督戚繼光貪墨罪狀,藉此扳倒戚繼光摯友高拱及高拱背後的內閣資政夏言。南洋生變之後,羅龍文隨南路巡防分艦隊前期去往南洋。從徐海船隊師爺黃易安的口中,他得知徐海船隊為求招安,曾重賄當朝權貴,認定受賄之人一定是高拱,便密報給了嚴世蕃。但他擔心被高拱偵知此事,暗中對他下了黑手,心中無比害怕。恰逢遠征軍議定要派以一支偏師西進,攻打夷人巢穴馬六甲城,汪宗翰主動請纓率南路巡防分艦隊出征,他便主動提出仍隨南路巡防分艦隊行動,高拱不疑有他,欣然同意,不但當麵盛讚他不避箭石、以身許國的耿忠節操,還在上奏朝廷的奏疏之中捎帶了一筆,作為戰後朝廷敘功行賞的憑據。在馬六甲城休整期間,羅龍文始終沒有聽到高拱被免職或調任的消息,情知自己的密信並沒有能幫助嚴世蕃扳倒高拱,心中更是萬分驚恐。南路巡防分艦隊結束休整,要揚帆北上,與遠征軍主力合力攻打暹羅之際,他隻好又主動向汪宗翰請纓,隨徐海船隊西進印度洋,能躲得一天算一天。徐海船隊受朝廷招安不久便要單獨行動,汪宗翰擔心會發生什麼變故,不忍他這個兩榜進士大好年華折損在一幫海寇之手,百般勸阻,無奈羅龍文心意已定,並慷慨表示“倘若真有軍門所言之不測發生,下官定以春秋大義規勸徐千戶及麾下將士不可逆天而行、再入歧途。即便下官規勸不成,身死逆賊之手,亦是為國盡忠,一報君父浩蕩知遇之恩,二報軍門拳拳愛護之情。”一席話說的汪宗翰反倒覺得自己為臣不忠、貪生怕死,隻好同意了他的請求,又在奏疏之中替他說了不少好話。
因為羅龍文昔日曾幫自己記述船隊功績上奏朝廷,徐海對他心存一份感激之情;加之羅龍文又是正經的兩榜進士、東海艦隊的經曆官,今次隨船隊遠征印度洋,雖說並沒有明確監軍的身份,但徐海深知自己尚未被軍中及朝野內外不知“月之暗麵”絕密行動內情的人所接受,為了避嫌,也就依照大明“以文統武”的祖製,處處禮尊羅龍文。遇有這種款待外藩小國犒軍使者的禮儀交往之事,當然要請他出麵,還將他讓到了上座。
古裏王國素來依靠海外貿易立國,君臣等人早就練就了和外人打交道的好本事,派來的犒軍使者辛格達盡管不懂漢語,依然能夠借助一位大明昔年流落到古裏的僑胞做通事(翻譯),向徐海和羅龍文兩人說了一大堆的奉承話。接著,辛格達又拍了拍巴掌,四名大漢捧著四口箱子,走進了被臨時辟作宴會廳的座艙。那四口箱子都是以檀木製成,外雕花紋,飾以金絲銀線,看著精美無比,也不知道裏麵裝的什麼物事,不過,看那四名彪形大漢吃力的樣子,想必十分沉重。
徐海先是一怔,隨即便明白過來,這一定是古裏王國沙末林送給自己的財物。他如今已是朝廷命官,且蒙天恩厚愛,賜以鎮撫司千戶的顯赫官職,收受外藩小國的私下饋贈便是受賄,不由得有些惱怒,沉下臉來正要喝止,卻見一旁的羅龍文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以為這位“羅大人”心中自有定見,便強壓怒火,等著古裏犒軍使者說話。
果然,那四位大漢將箱子放在桌上之後,辛格達伸手將箱子逐一打開,隻見第一口箱子裏,滿滿登登裝著一箱寶石,紅的是瑪瑙,綠的是貓兒眼,一看就是價值連城的名貴之物;第二口箱子裏裝的是一箱珍珠,個個都比鴿子蛋還要大,還有不少直徑逾寸的大珠。比起前兩口箱子,剩下的兩口箱子裏的物事就顯得俗了許多,不外乎是些黃白之物。所不同的是,黃金白銀並不沒有鑄成錠狀,而是一塊一塊方方正正,整齊碼放在箱子裏。
四口箱子擺在桌上,金銀珠寶發射出奪目的光芒,即便是當年縱橫四海、搶得財物不計其數的徐海也不禁感到一陣目眩,而一旁的羅龍文,雖說出身豪富之家,哪裏見過這麼多的金銀珠寶同時擺在自己的麵前?早已悄悄咽起了唾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