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一次回到尾張,織田信長還聽說了另外一個消息,即尾張國主斯波義統去世,據說是被清州城城主織田信友所殺。
尾張織田氏原本是室町幕府三大家臣之一的斯波氏的家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憑借武力,驅逐了家主斯波義統而自立門戶,通過供奉天皇,向朝廷求到了尾張守護代的官職。後來,清州城城主織田信友把斯波義統迎入清州城,想借昔日家主的名義,與織田信秀抗衡並爭奪織田氏的家督之位。這一次今川義元率軍上洛,織田信友投降了今川氏,作為回報,今川義元幫他向朝廷求到了尾張守護代的官職。對織田信友來說,斯波義統就顯得毫無用處了。說是被他所殺,也絕不是空穴來風。
而阪井大膳是織田信友的家老,也是清州城信友一派之中最富謀略之人。當年織田信秀納熱田神宮加藤圖書助的侄女岩室為側室,就是出於阪井大膳的陰謀--論武力,織田信友無法與人稱“尾張之虎”的織田信秀相比,阪井大膳看穿織田信秀貪戀美色,所以就鼓動他納了岩室夫人,沉湎於酒色之中。織田信長為之擔心不已,給岩室夫人寫情書警示父親,卻被父親誤會,引起了家門慘變。阪井大膳的陰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手段之高明、心機之陰險,可見一斑。今川義元將那古野城賞賜給織田信友之後,織田信友便把阪井大膳派到那古野城做城代。
如今,姑且不論斯波義統是否被織田信友所殺,阪井大膳身為信友家臣,卻悄悄祭祀斯波義統,勢必被信友認為是還對昔日舊主懷有忠義。那麼,焉知他現在是不是在暗中積蓄力量,要為舊主報仇?抑或懷有野心,打著為舊主報仇的旗號,奪取信友的城池和領地?這樣的事情,在當今戰國時代,難道還少嗎?
至於織田信長讓蜂須賀小六散布這個消息,不外乎是挑起織田信友和阪井大膳這對主臣之間的矛盾,讓他們彼此猜忌,主臣不合,為自己日後奪回那古野城,並進一步奪取織田信友的清州城預先埋下伏筆。
豐臣秀吉略一沉思,便明白了織田信長的用意所在,雙眼一亮,大聲說道:“明白了!”
不過,他的嘴裏答應的倒是爽快又響亮,卻還是不見動身。
織田信長喝道:“既然明白了,怎麼還不走?”
“主公,”豐臣秀吉突然變得扭捏起來:“我秀吉追隨主公好幾年了,至今還不過是一個專門替主公照料馬匹和日常飲食的奉行,甚至還從未向主公討要一兵一卒……”
織田信長不由分說地打斷了他的話:“是我信長不讓你帶兵嗎?別人不願意做你的手下,他們又不是我家的足輕武士,我也不好強迫他們!”
“那些鼠目寸光的家夥,主公就算是給我,我秀吉也不會要。不過,小六手下的那些野武士,應該不象他們那樣死抱著陳腐的等級觀念不放,主公可不可以把他們分給我?”
原來,在崇明島練兵之時,織田信長按照日本戰國通行的作法,將明國皇帝賜給他的三千倭人戰俘按照每隊三百人分為十隊,由家臣統禦,並給每個人劃分了直屬部下,前田利家和丹羽長秀兩人也分到了各五十人的直屬部下,唯獨豐臣秀吉,由於他出身於農夫之家,不要說是尾張織田氏的那些家臣們都瞧不起他,就連崇明島倭人戰俘營裏的那些因家主敗亡而淪為浪人,下海為寇又被明軍生擒的倭人戰俘們也自認為自己仍是一名高貴的武士,沒人願意做農夫之子的部下,讓豐臣秀吉好不憋氣。但他無法說服那些迂腐頑固的九州武士,就把主意打到了蜂須賀小六手下的野武士頭上。
織田信長又是冷哼一聲“這是條件嗎?”
豐臣秀吉恬著臉說道:“反正象他們那樣的野武士,主公手下的大將們一定瞧不上眼;而他們也未必會信任大名、武士。不如就讓我這個農夫之子來管教他們好了……”
織田信長沉吟片刻,說道:“好!既然你猴子和蜂須賀小六是老朋友了,如果你能說服他和他的手下歸順你,我就把他們交給你來統領。”
“謝謝主公!”豐臣秀吉心滿意足,這才撥轉馬頭,向著位於木曾川三角州腹地蜂須賀村揚鞭而去。
看著豐臣秀吉漸漸遠去,織田信長忍不住笑著對前田利家說道:“那隻討厭的猴子,還真有一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