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應對之策(2 / 2)

今川義元沉吟片刻,說道:“如此也好。聽說眼下明國雖然恢複了朝貢貿易,同意我們日本派遣貢使到明國,卻仍堅持符驗製度,貢使必須持有朝廷和幕府出具的符驗方能準許入貢通商。如今我已成為了天下人,我出具的文書,對於各國大名來說,比天文天皇的聖諭和義輝將軍的敕命更有分量,明國也應該視為符驗,予以認可才對!”

雪齋禪師提出這個提議的初衷,是因為他猜測尾張織田氏很可能已經與明國締結了盟約,為了避免出兵討伐織田氏而激怒明國,應派出家中重臣前往京都,找到既是幕府將軍的禦家人,又有明國官職的海商五峰船主,通過他向明國說明,今川氏討伐織田氏乃是奏請朝廷和幕府同意的“討逆”之舉,作為天朝上國,不應橫加幹涉。之所以要婉轉地向今川義元提出,不過是擔心主公心高氣傲,不肯折節向明國屈服而已。今川義元卻理解成為了與明國通貢貿易,甚至還想撇開朝廷和幕府,獨霸獲利不菲的朝貢貿易。雪齋禪師不由得在心中慨歎,自己的這個侄子眼光和見識越來越難以令人信服,尤其是這一次順利上洛、成為天下人之後,更是目空一切、無所顧及,也就聽不出來他的弦外之音了……

雪齋禪師心裏正在慨歎,就聽到今川義元又問道:“以師傅之見,該派何人出使為宜?”

雪齋禪師毫不猶豫地說:“既然出兵討伐尾張、美濃勝券在握,貧僧出不出陣都無關緊要。那麼,貧僧願意替主公走這一趟。”

雪齋禪師主動請纓要出使明國,令今川義元大為驚詫,忙說道:“師傅,日本與明國遠隔重洋,此去舟車萬裏,你這麼大的年紀了,身子骨可經不起這樣折騰。還是派別人去吧。”

“多謝主公掛念。”雪齋禪師懇切地說:“明國一向自視為天朝上國,視我日出之國為蠻夷之地,更與我們今川氏素無往來,如何與之交涉,沒有先例可遵循。貧僧擔心,如果派的人把握不好禮節、言辭的分寸,要麼被人視為軟弱,留下笑柄;要麼激怒明國,斷絕了朝貢貿易之路。這兩種結果,不論哪一種,都不利於主公掌控天下之大業。所以,還是貧僧去的好。”

今川義元想想,覺得叔父說的有道理,家中諸人之中,的確找不出來第二個適合出使之人,隻得歎道:“那就拜托了。師傅打算什麼時候動身?”

雪齋禪師說道:“既然主公同意,貧僧就盡快動身為好。早日去京都,可以就近查探近畿諸國的動靜。別人倒也罷了,三好長慶卻不可不防啊……”

“師傅說的是。可是,”今川義元憂鬱地說:“尾張生亂,我們去往京都的路途已被阻斷,還是等我出兵打下那古野城之後,師傅再動身也不遲。”

雪齋禪師連忙說道:“如今春耕在即,這可是關係到領地所有人一年生計的大事;而且,領民們更不願意任由自己的土地荒蕪而去打仗。所以貧僧以為,出兵之事萬萬不可倉促,最早也不能早於五月,一定要等到領民把今年的稻穀種下去之後,才能征召他們出陣。”

猶豫了一下,雪齋禪師又加重了語氣說道:“明國上古兵法有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還有一句話‘為將者不可以怒興兵。’以我駿河今川氏的實力,打敗尾張織田氏和美濃齋藤氏易如反掌。但若是輕敵冒進,勝負之勢或許就有了變數。”

今川義元點頭應道:“師傅說的是,我記住了。隻是,不從速發兵,師傅如何通過尾張到京都去?”

“貧僧上洛,陸路不通,可以從三河那邊走水路到伊勢。”雪齋禪師笑著安慰既是主公、又是侄子,還曾經是自己弟子的今川義元:“如果那位五峰先生肯幫忙的話,貧僧便有機會去明國,要坐船走上萬裏的海路,從三河到伊勢那點水路可算不了什麼。”

注:分國法--又稱為戰國家法,是戰國大名為了支配自己的領地(即分國),所自訂的一套法律,以之確立領主統治權,推動領國統治。今川氏的分國法名為《今川假名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