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因變應變(1 / 2)

從鹿兒島城到海高城有六十多裏地,從海高城到明國人占據的港灣還有二十餘裏,一來當天來不及趕到;二來就算是匆匆趕到,兵士一定疲憊不堪,也不宜立即向明國人的營寨發起攻擊。因此,按照島津貴久的吩咐,是夜,島津氏五千人馬擠在小小的海高城裏歇息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天明時分,再次整隊出了海高城,直奔明國人占據的港灣而去。到了距離明國砦壕約莫五裏之遙的地方,島津氏軍隊停了下來,開始排兵布陣。

與此同時,被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明嘉靖帝朱厚熜欽賜名曰“永定”的軍港之中,港口守備邱勇鑫興衝衝地趕到了中朝聯軍司令俞大猷的軍帳,向正和幾個第一軍的將領、參謀圍著薩摩藩的沙盤研討戰術的俞大猷奏報說道:“啟稟軍門,有倭奴大隊人馬自海高城向我港口進發,此刻正在我軍營寨之前排兵布陣。”

“哦,前日才退,今日就來,倭奴果然不死不休啊!”俞大猷隨口說了句笑話之後,正色問道:“來的可是島津氏的主力?”

邱勇鑫興奮地說道:“稟軍門,倭奴兵力約有五千,亮出的有倭奴島津氏家主島津貴久的旗號。看來,倭奴果然中計,島津貴久那廝親率兵馬,從鹿兒島城那邊殺過來了。”

俞大猷笑著招呼諸人說道:“對馬、壹歧兩島倭奴不過數百人,又是倉促應戰,根本來不及排兵布陣。難得倭奴頭目島津貴久這麼給麵子,知道我們遠道而來,排出幾千倭奴的大陣仗來恭迎大駕,大家都去看看吧。”

眾人登上用土木石塊壘成的城牆,隻見城寨之外,漫山遍野都是倭奴的旌旗,五顏六色,上麵繪製著神佛鬼怪、花鳥魚蟲等各色圖案,有的圖案甚至看著十分猙獰恐怖。若不是已經提前探知島津氏的兵力,看著這樣的陣勢,還真有些無所適從。但此刻,明軍將士都覺得十分好笑,有人就揶揄道:“他娘的倭奴果然都是如同皇上所謂的‘小鬼子’!兵士和百姓窮得連褲子都穿不上,卻拿上好的花布去做那招魂幡!”頓時引起周圍人的一陣哄笑,臨戰前的緊張氣氛不知不覺中就煙消雲散了。

不過,與兵士們的輕鬆有所不同,幾位統軍大將,包括主帥俞大猷,表情都是無比的憤怒。

第一師師長鄭福仁低聲罵了起來:“我操他姥姥的小鬼子,死到臨頭還這麼囂張,竟敢在孔夫子門前掉書袋、關公麵前耍大刀!”

接著,他向俞大猷施禮說道:“軍門,末將請令,願率所部殺出城去,與倭奴決一死戰!”

其他幾位師團長們也齊聲說道:“末將請令,願率所部與倭奴決一死戰!”

原來,他們都從望遠鏡裏看到,島津氏的五千兵馬分成九支隊伍,分散駐紮在永定港的城寨外圍,排成了一個雁翔陣,兩翼張得很開,對永定港形成了包圍之勢。

盡管早在嘉靖二十四年,朱厚熜便借著平定江南叛亂之際,悄然改易了大明王朝奉行近兩百年的衛所軍戶製,代之以一部分的募兵。不過,明軍中高級軍官都還是世襲軍戶出身,自幼便受兵家熏陶,對於這一屢屢見於兵書戰策上的常用陣型並不陌生,更深知這種陣型固然可以左右呼應,但是,雁翔陣的兩翼兵力過於分散,一旦被撕開一個口子,兩翼無法形成呼應,整個陣型就有全麵崩潰的危險。因而也隻有在兵力處於絕對優勢情況下,為了全殲敵人或阻擋敵人前進,才排出這一陣型。

中朝聯軍總兵力共計兩萬三千餘人,其中,明軍禁軍第一軍一萬五千餘人;朝鮮水軍八千餘人。不過,按照明軍總參謀部擬定的伐倭方略,在護送第一軍成功登陸薩摩之後,朝鮮水軍要盡快返回釜山軍港。之所以這麼做,原因有兩個:

其一,永定港畢竟隻是一個突擊修建的臨時港口,無法停泊一支龐大的艦隊。為了穩妥起見,朝鮮水軍必須另外停泊在一個更加安全的港口,以避開六月至八月日本海那變幻莫測、威力巨大的台風,免遭當年元朝大軍兩度歿於台風的悲慘命運。

其二,這些年裏,明軍大力修造戰船,海軍發展很快;同時,由於朝廷廢弛海禁、大力開辦海市,民間航運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但是,終因時間尚短,加之明軍海軍主力至今仍在南洋作戰,大部分民間商船也被征集用於給南洋的大明遠征軍轉運軍需糧秣,因而此次中朝聯軍遠征日本,運送軍需糧秣的重任就落到了朝鮮水軍的頭上--此前汪直曾主動請纓,由他在日本就近收購糧食,從堺港運抵薩摩。但總參謀部考慮,一來日本產糧有限,就算是敞開在市麵上收購,也未必能保證數萬大軍的供應;二來汪直突然在日本大舉收購糧食,一定會引起倭人的懷疑,進而危及整個鎮撫司日本情報網的安全,還是把運送糧食的重任交給了朝鮮水軍。這一次聯軍進兵薩摩,為要確保以泰山壓頂之勢一舉擊潰島津氏,第一軍主力全部出征,由於運力有限,隨船隻能運來一個月的軍糧,再加上這一年來汪直船隊利用駐泊薩摩的機會屯集下來的糧食,勉強夠兩萬人三月之需。朝鮮水軍及時返回釜山休整,就能在日本海台風季節過去之後,載滿糧食再度前來薩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