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朝鮮水師已經在前日啟程回國。但即便如此,此刻在永定港的兵力,計有禁軍第一軍、崇明島守備團和汪直船隊當初留下的守衛,合計仍達到一萬七千人之多,都是明軍的精銳之師。而島津氏不過區區五千之眾,竟敢在對麵公然排出雁翔陣,怎能不令俞大猷等人義憤填膺!
他們可不知道,倭奴頭目島津貴久之所以會這樣囂張不可一世,究其根源,還是前日海高城向永定港發起試探性攻擊的時候,邱勇鑫把示敵以弱的戲份做的過了頭,竟然讓島津氏上上下下誤以為明國人兵力不過數百,島津貴久當然要把自己的五千人馬排成雁翔陣,擺出一舉全殲明軍的架勢;而且,由於擔心兵士們在攻打明國人的營寨之時,還象此前攻城那樣隨意施放火箭,將他想象中明國人的港口裏一定堆積如山的生絲付之一炬,他甚至提前下令,非到萬不得已,不許隨便施放火箭……
看著城下四散分布的倭奴,俞大猷陷入了沉思之中--
按照原來擬定的作戰方略,示敵以弱,引誘島津氏大軍前來攻打永定港,明軍固守城寨,以逸待勞,利用各種犀利火器反複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待敵銳氣已折、士氣大墮之時再發起反擊,一舉擊潰島津氏主力。不過,島津氏雖然的確上當,出動了主力,卻排出了雁翔陣,兵力十分分散。當前鋒攻擊失敗之後,如果倭奴頭目島津貴久夠聰明的話,會立刻判斷出明軍的真正實力,迅速撤軍而走。等他們退回城高溝深的鹿兒島城,豈不是給日後作戰平添許多困難,更會給攻城部隊帶來巨大的傷亡?
此外,島津氏排出的這個雁翔陣兵力過於分散,原本是這一陣型最致命的弱點,此刻卻給明軍帶來了一個尷尬的問題:到底要不要開炮轟擊。
第一軍此次遠征日本,為了加強火力,帶了整整一個神龍炮團。但是,島津氏的五千兵馬一共分成了九隊,正對著營寨的應該是島津貴久的中軍,約莫有兩千人;其餘八支隊伍攏共不過三千人,卻分散在長達十裏的兩翼,雖說遍地都是旌旗,其實隻有稀稀拉拉的百十來人。一炮過去,隻能炸死幾個倒黴的倭奴倒在其次,其他的倭奴肯定嚇得撒腿就跑,同樣會給日後的作戰增添許多麻煩……
而且,由於明朝出於國家安全方麵的長遠考慮,盡管向自己的藩屬之國朝鮮提供了大量槍械以增加朝鮮軍隊的戰鬥力,但製造槍炮的技術卻一直沒有向朝鮮公開,中朝聯軍所需的各式槍炮彈藥都要千裏迢迢從大明運到朝鮮,再轉運到薩摩,非但工價銀陡然增加了不少,補充起來更是耗時費日。正所謂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這些珍貴的炮彈在日後攻打倭奴城池之時會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不能浪費在小股的倭奴身上……
反複斟酌了許久,俞大猷終於下定了決心,對身邊諸將說道:“我中華兵家瑰寶《孫子兵法》傳到倭國時日尚淺,倭奴隻學到了些許皮毛,也敢在我大明王師麵前班門弄斧。既然如此,今日就讓他們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陣法!”
第一軍的將領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聽到俞大猷決意與倭奴以陣法決勝,等於是要排開陣勢,痛痛快快地和倭奴大戰一場,無不興奮莫名,紛紛請纓出戰。俞大猷微微一笑,陡然提高了聲調:說道:“全軍整隊出城,第一師居中,第二師、第三師分列左右,列魚鱗陣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