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票選天下人(2 / 2)

過了大約多半個時辰,投票才宣告結束。所有的人都如釋重負一般輕鬆了下來,端著茶杯,喝起了呂宋助左衛門家的仆役換上的新茶,但看他們那隻不停晃動的手和骨碌骨碌亂轉的眼珠子,足見對於此次或許要決定堺港今後幾十年命運的投票結果,他們的心中還是十分緊張。

呂宋助左衛門詢問大家,確認都已經投出了選票之後,捧起了那隻木箱,從裏麵取出了一張選票,高聲念道:“三好長慶。”

這並不奇怪--三好長慶雖說放逐了幕府將軍義輝殿下,引起了天下一片嘩然,受到了忠於幕府的近江淺井氏、越前朝倉氏的公開挑戰;但他畢竟領有紀伊、阿波、和泉、淡路四國;而且,有消息說,他正在加緊謀奪家主、幕府首席管領細川信元大人的山城、攝津、河內、大和等國,如果得手,近畿半數國家將被他收入囊中,勢力可謂一時無兩,當然會率先進入天性趨利的堺港商人的眼中。再者說來,堺港就處於三好氏的勢力範圍之內,受到庇護的同時也受到控製,選擇支持三好長慶的風險也就最小。

第二張選票被拿了出來,呂宋助左衛門高聲念道:“毛利元就。”

這個結果令豐臣秀吉覺得有些奇怪了--從來有誌率軍上洛、問鼎天下之人,不是占有地利之便的近畿諸國大名,就是東海道的簪纓世家,如駿河的今川氏、越後的上杉氏,以及最近十來年裏崛起的甲斐武田氏等等,還從未聽說有遠在中國(注:日本概念)的大名能染指天下權柄。如果說因為三好長慶放逐幕府將軍義輝殿下,即將在近畿引發一場混戰,使近畿諸國大名實力受到削弱,給了毛利元就有乘之機的話,豈不是那位遊方和尚出身的出雲國主尼子晴久更有希望問鼎天下?比起周防的毛利元就來說,出雲的尼子晴久離京都更近,而且不但領有出雲、伯耆兩國,勢力還遠及備中、美作、備前、因幡、播磨、但馬、丹後、若狹等八國,可以說實際控製著十國,勢力更為強大……

不過,他隨即就明白過來,堺港議政者投票選出他們心儀的“天下人”,並不是以哪家大名的勢力強弱為唯一標準,更要考慮到此人能否為天下人所接受。尼子晴久雖說控製十國,勢力強大,畢竟出身太過卑賤,是一個遊方和尚,用盡種種陰謀詭計才得以“下克上”,竊據了國主之位。這樣的人,隻怕難以被信奉武家統治的天下人所接受,堺港這些精明的商人也不會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更不會把錢財浪費在他身上!

想到這裏,豐臣秀吉心中突然隱隱生出了一絲怒氣:誰說出身不好就不能做天下人了?這些該死的商人,自己出身卑賤,還敢狗眼看人低……

或許是因為有了毛利元就的先例,豐臣秀吉對堺港議政者接下來提出的人選都不再感到詫異--事實上,堺港議政者也沒有提出什麼奇怪的人選,無非是甲斐的武田信玄因為武勇過人、並且擁有號稱“天下第一強兵”的甲斐鐵騎而被兩人選中;最初被選中的三好長慶又得了兩票;第二個被選中的毛利元就又得了一票;甚至還有剛剛接任駿河今川氏家主的今川氏真,也因為今川氏雖說新近遭遇大敗,但畢竟領有駿河、遠江、三河三國,領地超過了一百萬石,可謂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加之今川氏又是幕府將軍足利氏的親族,被放逐的當代將軍義輝殿下目前尚無子嗣,一旦身故,今川氏真就有希望接任幕府將軍,也得了兩票。通算下來,三好長慶共得三票;毛利元就、武田信玄和今川氏真三人各得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