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票選天下人(1 / 2)

正如汪直方才所言,今日呂宋助左衛門舉辦的,並不是一場普通的茶會,而是堺港議政者的會議。茶會結束之後,一般的茶人和商人都識趣地自行告退,剩下的十個人都被請到了呂宋助左衛門府上的大廳裏,其中既有汪直,還有那位兵器製造商納屋莊左衛門。不用說,他們正是真正控製堺港的自治會的議政者。

說是秘密會議,其實並沒有汪直方才對豐臣秀吉所說的那麼嚴格--有人就帶著兒子,想必是讓他來曆練曆練,日後好繼承自己的家業;有人還帶著僧人或文士打扮的人,大概是幕後的軍師。正因如此,也就沒有人質疑五峰船主帶著一名侍衛--世道險惡,人心不古,象五峰船主這樣時常做一些見不得光的買賣之人,小心駛得萬年船嘛。而且,能被帶進議事廳之人,絕對是心腹,五峰船主帶來的這名侍衛雖說相貌醜陋無比,想必對他忠心耿耿,也不會輕易將即將要討論的機密事宜隨便就說了出去……

進了大廳,十名堺港議政者和他們帶來的親信就議論了起來,交換彼此獲取的情報,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豐臣秀吉聽得出來,人們的話題始終圍繞著“天下人”今川義元被斬殺之後的近畿諸國局勢--想來也是,受到戰亂影響最大的,其實不是那些可憐的領民百姓;而是在座的各座商人。戰火一起,非但商路阻隔,他們無法再賺到錢;還會受到亂兵的洗劫、大名的盤剝;甚至,當今的武家政權最高統治者、幕府將軍義輝殿下被放逐,眼看著天下就要大亂蜂起,向幕府繳納巨額賦稅換來自治權的堺港能否保全都很難說……

果然,堺港的議政者無不憂心忡忡,都在相互詢問著同樣一個問題:下一任的“天下人”,或者如今正在兩軍對壘的三好氏和淺井氏、朝倉氏之中的戰勝一方日後不承認幕府給予堺港的自治權怎麼辦?

有人提出,大家出資雇傭大批浪人,擴充堺港自衛隊的實力,用武力保護堺港。這一建議立刻遭到了大多數人的駁斥。原因很簡單,且不說浪人是否可信,就算是他們很有職業道德,拿人錢財,替人消災,臨時拚湊起來的烏合之眾又怎能抗衡大名之家的軍隊?!

長籲短歎了許久之後,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堺港自古以來便盛行自由之風,與其每每事到臨頭才向勝利者屈膝,捐輸大筆錢財換來他們的庇護;倒不如大家投票選出一人,幫助他謀取天下,然後勸說這位“天下人”照顧堺港、減輕賦稅。

此議一出,一片大嘩。豐臣秀吉也覺得匪夷所思:“天下人”應是得到天下人共同愛戴、尊重,並且樂意臣服的大名,豈是你們這些卑賤的商人所能夠投票選出的?

不過,想到自己在進來之時突然泛起的那個念頭,豐臣秀吉的心中又隱隱覺得這個辦法並非全無可取之處;更礙於自己侍衛的身份,不敢亂說亂動,靜聽堺港的議政者爭論不休;同時,他注意到自己的“主人”、那位明國海商五峰船主自始至終都是端著一杯茶輕呷滿飲,微笑著靜聽別人的發言,並沒有加入到議論的人群之中。

豐臣秀吉暗自尋思,想必是五峰船主因為自己畢竟是個外族之人,雖說能夠躋身議政者之列,卻不便於發表意見;也或許正因為五峰船主是個外族之人,堺港能否保存跟他的關係並不大,大不了到時候乘船回明國了事。等到日本風平浪靜之後再回來。無論誰執掌天下,終歸還是需要來自明國的絲綢、瓷器、茶葉、藥材乃至火槍等物,他並不象堺港商人那樣擔憂過甚……

更令豐臣秀吉大為驚詫的是,那個看似荒誕不經的建議,在經過了一番激烈的爭論之後,竟然成為了堺港議政者的共識。此次會議的召集人呂宋助左衛門命人拿來了一張明國宣紙,裁成十張紙條,分發給十位議政者,並且聲明:和選舉議政者一樣,采用無記名投票的規矩,每人在紙上寫出一位自己認為奪取天下對堺港最有利的人,選票交付會議的召集人,也就是呂宋助左衛門本人,公開唱票,以得票多者為堺港自治會最終的選擇。

十位議政者分別寫出了自己冷眼看中的候選“天下人”,由於要和自己的兒子、謀士商議,有人頗費了一番功夫,隻有汪直和納屋莊左衛門兩人最早交出了自己的選票。不過,為了不影響其他人的自主判斷和自由選擇,這兩個人的選票是被折疊起來,投入一個雕滿花紋還鑲嵌有金絲銀線和貝殼的精美木箱之中,大概要等到所有的人都投票之後才公開宣布。豐臣秀吉認為,五峰船主一定是把選票投給了自己的主公、剛剛打敗了今川氏三萬上洛大軍、取下了前任“天下人”今川義元首級的織田信長。他更關心的是那位堺港最大的兵器製造商納屋莊左衛門到底選擇的是何人。如果他也選擇的是織田信長,那麼豐臣秀吉的差事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可是,如果他選擇的是別人,甚至是美濃國主“六尺五寸”齋藤義龍那個可惡的家夥,自己能否從他那裏買到火槍大概就陡然增加了許多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