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慷慨請纓(2 / 2)

對於皇上的心意,楊博也看得明明白白,加之深知皇上對戚繼光的賞識和器重,又有高拱那條通天的門路,他甚至以為戚繼光早已請準了聖旨,征詢自己的意見隻不過是走走過場而已。按他和戚繼光的私交來說,也有意成全戚繼光。但是,皇上方才那句“玩笑”,分明直指兩位天子近臣高拱和張居正與戚繼光過從甚密,讓他心中暗暗警覺了起來,不想讓皇上認為他也和戚繼光過從甚密。因此,他沉吟著說道:“回皇上,臣聞汪大人方才所言,倭國駿河今川氏不過區區三萬兵馬,亦能率軍上洛,挾天子以令諸侯,料想其他大名之家所有兵力多不過數萬。俞大猷所部禁軍第一軍已有一萬餘人,再增調一至兩個軍,對付諸國倭奴該當不成問題。”

楊博猜得不錯,按朱厚熜的本意來說,正是要調戚繼光所部增援中朝聯軍。原因有兩點:一來戚繼光和俞大猷都是他最為賞識器重、倚為國之幹城的兩位心腹愛將;並且認定他們兩人都得到自己特旨簡拔、悉心栽培而飛速崛起於行伍之中,成為如今國朝風頭最勁的兩位青年將領,對自己也最為忠心不二,所以才要一再給兩人建功立業的機會,以便日後讓他們執掌軍隊。二來在朱厚熜所知道的曆史上,俞大猷、戚繼光兩人並肩作戰,平定了為患百年之久的東南沿海倭亂。在這個時空,俞大猷、戚繼光當年同心協力,打造大明第一強兵營團軍,取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可是,自嘉靖二十四年朝廷傾師平定江南叛亂而始,兩人就從此分開了,俞大猷率領江南遊擊軍海運南下,戚繼光率營團軍為平叛軍的先鋒;後來,俞大猷在京城編練禁軍,震懾北虜;戚繼光在寧波編練海軍,橫掃沿海倭寇。也就是說,俞大猷和戚繼光兩人各自統軍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卻從來沒有在一起合作過。如今遠征日本,他自然想要成全戚繼光,在這個時空續寫一段雙雄聯手、蕩平倭寇的英雄佳話。

正是因為基於這兩點考慮,朱厚熜故意等到戚繼光慷慨表態之後,這才詢問楊博。他原本以為,以楊博和戚繼光的交情,應該會讚同自己的提議,卻不曾想楊博沒有正麵回答自己的問題,讓他不禁有些詫異,追問道:“那麼,這一兩個軍從哪裏調比較合適?”

楊博說道:“回皇上,如今蒙元諸部皆以臣服於我大明,順義王俺答部又在謀劃西征瓦剌、統一草原,料想不會背棄盟約、輕啟邊釁。縱然有些許宵小寇犯國門,以九邊諸鎮兵力足以應付得過來。是故臣以為,可以從京師禁軍抽調一至兩個軍。”

朱厚熜聽出了楊博言下之意,頗感到意外,便又追問道:“這麼說,你是不讚同調戚繼光所部遠征日本了。理由是什麼?”

楊博心中暗暗對昔日袍澤戚繼光道一聲“慚愧”,這才從容應道:“回皇上。臣所慮者有三。其一,自嘉靖二十六年成軍以來,東海艦隊眾將士連番征戰;此番銜命遠征南洋,曆時已近兩年之久,航程萬裏、征伐數國,將士定然疲憊不堪,未經休整,不宜再用於遠征倭國;其二,中朝聯軍下一步便要整軍北上,兵進伊勢灣,深入倭國腹心之地,料想接下來的戰事定是以陸上交鋒為主,戚將軍麾下海軍將士恐無用武之地,單靠海軍陸戰隊曹將軍、錢將軍兩個師,又恐兵力不足。還有其三--”

楊博略微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中朝聯軍司令俞將軍原任禁軍第一軍軍長,是為正三品京衛指揮使職銜;今年年初,受命統率中朝聯軍遠征倭國,特加五軍都督府正二品指揮僉事。戚將軍自嘉靖二十六年受命組建東海艦隊,亦為正三品京衛指揮使職銜;此番率軍遠征南洋、凱旋而歸,皇上命下兵部與五軍都督府會商敘功封賞諸事。前日由微臣具疏、張老公帥領銜上奏朝廷,擢升戚將軍為五軍都督府正二品指揮僉事,昨日內閣發回臣等的奏疏,皇上已禦批恩準五府與兵部奏議。兩位將軍皆是盛名享譽一時的後起名將,職銜亦無高下之分,設若命戚將軍率部增援俞將軍,中朝聯軍該以誰為正、以誰副之?此事若不能妥善處置,臣擔心非獨兩位將軍銜冤生恨,亦會招致軍中及朝野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