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各有所謀(2 / 2)

見兒子還是頗為不甘,嚴嵩微微一笑,岔開了話題:“你今日的表現可圈可點,足見在皇上心中,你的分量不在高拱、楊博之下。尤其是在倭國九州設立宣撫司之議,更是深契聖意,就不必為那件小事縈懷於心了。”

得到父親的讚許,嚴世蕃情緒有所緩和,說道:“爹說到在倭國九州設立宣撫司之議,兒子認為,目下朝廷頭等軍國要務便是遠征倭國、懲戒倭奴,九州宣撫使雖說比不上中朝聯軍將帥那麼引人矚目,卻也是個十分重要的官職,隻要幹得好,日後定能平步青雲,封疆入閣都不在話下,一定要舉薦我們的人去做這個宣撫使,不能被旁人得了這個彩頭!”

嚴嵩點頭說道:“你說的不錯,卻還不夠周全。此人不但要是我們的人,還要德才兼備、深孚眾望,如此方能擔此大任。”

嚴世蕃聽出了父親的弦外之音,追問道:“爹這麼說,心中可是有了合適的人選?”

嚴嵩笑道:“人選嘛,倒是真有一個,卻未必合你心意。”

嚴世蕃略一思量,便猜到了那位得到父親青睞、要被舉薦出任九州宣撫使的人到底是誰,不由得又沮喪了起來:“爹說的是胡宗憲?”

“為父方才就說了,這個人選未必會合你心意嘛!不過,”嚴嵩收斂了臉上的笑容,正色說道:“為父屢任學官、主持過多次春秋兩闈,取中之士不下千百,這些年裏自願投效我們嚴家的人更多如過江之鯽。但是,堪稱英才者,卻是寥寥無幾。其中尤以汝貞(注:胡宗憲字汝貞)為一時俊傑,更難得他智謀出眾、膽略過人,隻需多加曆練,日後必成大器。”

嚴世蕃不滿地說:“兒子不明白,象那麼一個從來都是兩個肩膀抬個頭就來拜見恩師的人,爹怎麼就那麼看重他!”

嚴嵩厲聲說道:“糊塗!我身為內閣首輔,無論是舉薦人,還是任用人,都是為國用賢,從來都不是貪圖他們的孝敬!還有,我告訴你嚴世蕃,柄國執政,不過用人、行政兩件大事。你心思機敏,又通曉國朝典故,於行政諸事頗有幾分本事;但要說到識人用人,就差得遠了--如趙文華、鄢懋卿等人,不過庸碌之才、貪婪之輩,為父將他們收入門下,也不過是以其為鷹犬羽翼而已;你卻引為知交,與他們過從甚密。古人雲‘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子,視其所友。’你跟他們攪在一起,朝野內外的風評便對你不利,更會因之見疑於皇上,遲早要惹出禍事來!”

父親一直對自己頗為滿意,很少嚴詞厲色地嗬斥,今日突發雷霆之怒,讓嚴世蕃深感詫異。但是,他也知道,父親這麼說絕非小題大做,從這些年皇上對趙文華、鄢懋卿等人的態度來看,他們早就失去了聖心恩寵,自己跟那些人過從甚密,的確不是一件好事情……

想到這裏,嚴世蕃不得不收起了心中的不滿,說道:“爹責備的是,兒子謹記爹爹教誨,從今往後再不與他們來往了。”

嚴嵩對兒子能否與趙文華、鄢懋卿那些“狐朋狗友”斷絕往來深表懷疑,冷哼一聲:“你爹的話雖不中聽,卻絕無害你之心。你不要拿這些空話來敷衍你爹!”

嚴世蕃陪著笑臉岔開話題,說道:“爹要舉薦胡汝貞,兒子沒有意見。隻是,明眼人都能看出這個九州宣撫使的分量是何等之重,如此重要的官缺花落我們嚴家門人之手,朝中其他的人會否從中作梗?”

嚴嵩緩和了麵容,說道:“這個你不必擔心。你替徐華亭擺平了他們徐家和鬆江百姓的訴訟,紹庭又成了他們徐家的東床快婿,徐閣老不會在這個事情上和我們過不去。至於夏貴溪那邊,前年為了他的門生高拱出任監軍、率軍遠征南洋一事,他已欠下老夫天大的一個人情,倘若再跟我們嚴家爭搶這個九州宣撫使之職,未免就顯得太過分了。他柄國執政多年,應當知道做事須得留有餘地的道理。更重要的是--”

略微停頓了一下,嚴嵩繼續說道:“這些年裏,汝貞政聲卓著,皇上屢屢下旨予以褒揚,可稱得上是早已簡在帝心,舉薦他出任九州宣撫使,皇上應當不會否決。隻要皇上認可,旁人也就無從置喙了。這正是為父為何執意要舉薦胡汝貞的原因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