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內亂不休(2 / 2)

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過是一個天大的謊言。戰國亂世,群雄爭霸,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什麼大義名分,而是各自的實力。由於長期受到名門望族佐佐木源氏的六角和京極兩家的牽製,淺井氏的勢力隻能控製近江一國三分之二的領地,朝倉氏也隻領有越前和若狹兩國,兩家領地加在一起,不足六十萬石。而紀伊三好氏原本就領有紀伊、阿波、和泉、淡路四國;逼迫家主、幕府管領細川信元隱退之後,原屬細川氏的山城、攝津、河內、大和等國也被三好長慶收入囊中,也就是說,近畿半數國家領地都在三好氏控製之下,領地超過了一百萬石。再加上三好氏一直暗中控製著自由市堺港,擁有堺港各座商人雄厚財力的支持,實力遠遠超過了淺井氏和朝倉氏兩家。因此,在三好氏大軍的步步緊逼之下,先前攻入山城、伊賀的淺井氏和朝倉氏聯軍節節敗退,不得不退回淺井氏的領地近江,固守領內幾處大城。

將揚言要匡扶正義、擁立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殿下複位的淺井氏和朝倉氏趕回去之後,三好長慶停下了進軍的步伐--一來是因為原屬家主細川信元所有的山城、攝津、河內、大和等國剛剛被他收入囊中,領內民情還不安穩;二來淺井氏和朝倉氏畢竟握有大義名分,如果將他們逼迫太緊,周邊那些仍對室町幕府心存舊情的領主、地方豪強難說會不會暗中支持淺井氏和朝倉氏。更重要的是,原本與他締結盟約的美濃國主齋藤義龍眼下正與尾張織田氏激戰方殷,不能依照約定,從東麵發兵與他聯合攻打近江淺井氏。

對於齋藤義龍毀約之舉,三好長慶雖說十分氣憤,卻也不好說什麼。因為美濃和尾張兩國之間的戰爭,是由尾張織田氏率先挑起來的,身為一國之主的齋藤義龍,不能不奮起應戰。

原來,美濃齋藤氏和紀伊三好氏締結盟約之後,齋藤義龍便通過三好長慶,向堺港軍火商人納屋莊左衛門購買了兩百支火槍,用以加強武備。這批火槍預定走水路運到和泉,然後走陸路,經紀伊、伊勢運到美濃。這一消息被大明海商汪直透露給了尾張織田氏派到堺港購買火槍的豐臣秀吉,豐臣秀吉迅即趕回尾張,稟報給了織田信長。織田信長通過暗中支持自己的三河豪族、秘密控製著伊勢、三河等地野武士的熊邸主人竹之內波太郎,將那批火槍從伊勢運往美濃的途中硬搶了過來。

齋藤義龍原本認為,和泉、紀伊都是盟友三好長慶的領地,而伊勢國主北畠氏勢力弱小,勢必不敢得罪紀伊三好氏和美濃齋藤氏,這一路上一定暢通無阻,卻不曾想竟在半道上被尾張織田氏奪走,不由得怒不可遏,一方麵派出使者前去清州城,譴責妹夫的這一“不義之舉”;另一方麵,立即糾集大軍,準備討伐這個屢屢和自己作對的妹夫。不過,在率軍攻打尾張之前,他先把屠刀揮向了自己的養父、人稱“蝮之道三”的美濃前任國主齋藤道三。

當年的五月份,駿河今川氏家主、“天下人”今川義元再度率軍上洛,討伐不遵自己號令的尾張織田氏。由於美濃國主齋藤道三於年初將女兒濃姬嫁給了織田信長,兩家由此結成了盟約,尾張織田氏若是被今川氏上洛大軍滅亡,美濃齋藤氏斷無幸存之理,因此,齋藤道三將兵馬調集到美濃和尾張國境線上,準備隨時增援尾張織田氏。可是,齋藤義龍一直認為自己是美濃前任國主土歧賴藝的遺腹子,早就對弑父奪母的養父齋藤道三心懷不軌;加之他又認定尾張織田氏與駿河今川氏的實力無異於天壤之別,父親與尾張織田氏結盟並出兵幫助織田信長對抗今川氏上洛大軍更無異於自取滅亡,便趁機起兵,奪取了齋藤道三的居城、亦是美濃的國都、號稱“不落之城”的稻葉山城,逼迫齋藤道三隱退,自己接任了美濃國主。生性多疑狡詐的齋藤道三對兒子的謀逆之心也並非毫無準備,立刻率軍回師,奪取了齋藤義龍的居城、美濃國的第二大城鷲山城。

眼下齋藤義龍決定起兵討伐尾張織田氏,既擔心自己率軍攻打尾張之時,被父親齋藤道三重新奪回稻葉山城;更擔心齋藤道三與織田信長聯手對付自己,索性就先率軍攻打鷲山城,點燃了一場父子相殘的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