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內亂不休(1 / 2)

第六十三章 內亂不休

打定了主意之後,朱厚熜便批紅照準吏部關於胡宗憲加都察院左僉都禦史銜、出任九州宣撫使的奏疏;同時又頒布口諭,責成吏部與兵部會商,擢升大同鎮都事楊繼盛為九州宣撫司副使,兼中朝聯軍軍需轉運使。

對於這一任命,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皇上這是擔心九州宣撫使職權過重、又遠隔重洋,有意要找人來分權;而楊繼盛由正八品的都事一步登天,成為從五品的宣撫副使,雖說是官場所謂的“超擢”,但他既是正經的進士出身,又在九邊重鎮曆練多年,出任此職並主管軍需轉運諸事掌管各衛所兵馬駐屯及軍需轉運諸事也在情理之中,吏部、兵部都沒有意見。

吏、兵兩部的奏疏報到內閣,內閣並無異議,首輔嚴嵩當即擬票,進呈大內,奏請禦批允行。

時下在南京的內閣輔臣隻有三人:首輔嚴嵩、資政夏言和閣員徐階。三位柄國大臣雖說都不持異議,卻是各有緣由--閣臣夏言與楊繼盛素無瓜葛恩怨,卻對他的風骨頗為賞識,更樂見他分去嚴嵩門生胡宗憲的權柄。楊繼盛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士,那一科的主考官是徐階,他便是楊繼盛的座師。可是,當年楊繼盛在瓊林宴上被黃錦毆打,徐階怯於閹宦勢大而不敢出言製止;楊繼盛因上疏非議開市而被貶官發配邊鎮,他又擔心觸怒皇上而沒有出麵搭救楊繼盛,不僅遭到了朝野內外的頗多非議,自己心中也著實愧疚不安。此次皇上主動提出將楊繼盛委以重任,他當然樂見門生仕途順達。至於嚴嵩,他並不知道在另一個時空裏,楊繼盛曾上疏彈劾他,並且是後世史家指斥他“竊操權柄、屠害忠良”的一大鐵證;隻因楊繼盛是徐階的門生,他便以為徐階是要借朝廷在倭國九州設立宣撫司之際搭個順風船,替自己名動天下卻又一直蝸居大同邊鎮的門生謀個晉身之階。對於徐階這種雁過拔毛的作法,嚴嵩心中不忿,幾番出言試探徐階,徐階卻矢口否認自己從中做過任何手腳,隻說是秉承上諭而為。嚴嵩情知從徐階那個老滑頭的嘴裏聽不到任何實話,隻得就此作罷,心中自然更加怨恨徐階。

這段時間,徐渭依約給戚繼光的夫人戚黃氏修書一封,替戚繼光辯說不得已要納秦淮名妓孫惠娘的苦衷。戚繼光自己去寒芳齋見孫惠娘,言說自己馬上就要銜命出征,時間倉促,來不及將她接到家中。孫惠娘表示自己蒲柳之姿又出身下賤,能將終身托付給戚繼光這樣的大英雄,已是三生有幸,不敢奢求太多,甘願隨同戚繼光同去東海艦隊設在寧波的眷村,布衣荊釵,侍奉戚繼光的老母及正室夫人。戚繼光不勝感動,但他未得夫人首肯,不敢自作主張,不得不再三勸阻。最後,孫惠娘或許是明白了戚繼光的為難之處,表示自己從此洗淨鉛華、閉門謝客,安心等候戚繼光凱旋而歸。

正所謂“最難消受美人恩”,戚繼光真真體會到了這句話。一俟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的調令下來,他就趕緊辭別了千嬌百媚的孫惠娘,帶著徐渭、曹聞道和錢文義等人匆匆趕回寧波,與接任的東海艦隊提督交接軍務。隨即,又星夜兼程趕往北京,要在那裏接過禁軍第三軍的指揮權,然後率軍出京,趕赴山東威海軍港。山東、南直隸和浙江三省的巡撫衙門將征用治下海商的商船,在威海軍港會合,組建成一支船隊,由東海艦隊撥出一支分艦隊護航,運送第三軍向倭國九州進軍。

當然,戚繼光如此匆忙,並不完全是為了躲避家中的河東獅吼--時下已經到了八月末,若是不能在十月份就將第三軍裝船啟運,拖過了十一月份,天氣越發寒冷了,海上也會出現大量的浮冰,給行船帶來極大的危險。第三軍不能象去年的第一軍一樣經由朝鮮前往九州,也正是這個原因。

在戚繼光他們從南京動身之前,汪直已經先期離開了南京,帶著自己的船隊駛往日本。隨船同行的,還有倭國駿河今川氏的軍師雪齋禪師和三河岡崎鬆平氏少主鬆平竹千代。和來的時候一樣,雪齋禪師並不知道,那位神秘的明國海商五峰先生的船隊裝載著大量的糧米、軍械,要運往已經被中朝聯軍攻占的薩摩。

大明王朝這邊正在緊鑼密鼓地調兵遣將,五軍都督府、兵部和沿海各省的有司衙門都忙成了一鍋粥,日本那邊卻不知道莫大的危機已經降臨到他們的頭上,諸多戰國之間的內鬥越發熱鬧了起來。

正在近畿對峙的雙方--即悍然放逐室町幕府足利義輝將軍的紀伊三好氏與恪守武士道義、一心維護幕府權威的近江淺井氏和越前朝倉氏--之間已經接連發生了十幾次小規模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