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客來京都(1 / 2)

第七十一章 客來京都

這日黃昏時分,有一行十餘個武士打扮的人來到了京都城。顯然他們不是第一次來到這裏,因為有人剛剛進城,就忍不住罵道:“真不像話,比我們離開時更破爛了!”

原來,京都原名平安京,始建於公元785年,在其後長達400多年的時間裏,一直作為日本政治和文化中心,這一時期也因之得名為“平安時代”。後來,到了1192年,源賴朝在鐮倉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家政權--幕府鐮倉,政治中心就由京都轉到了鐮倉。但是,作為日本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的天皇,卻仍舊住在京都。到了1333年,足利尊氏和後醍醐天皇聯手推翻了鐮倉幕府,卻又陷入了爭權奪利的內鬥之中。足利尊氏打敗了後醍醐天皇,重新建立起武家統治之後,為了防止京都的天皇再度倒幕,又把幕府設在了京都。在整個室町幕府時代,京都又一次成為政治和文化中心。

不過,京都雖然名叫“平安京”,卻是一點也不平安。遠的不說,百年前的應仁之亂,持續11年的戰亂都以京都為中心進行,特別是因為日本軍隊從來沒有辦理軍需的傳統,一般都是走到那裏搶到那裏,在京都作戰也不例外,戰爭雙方都放縱軍隊放火搶劫、強搶公卿、寺院和百姓家財作為軍餉,使這座有著近千年悠久曆史的都城遭受了近千年來最嚴重的破壞,幾乎被燒成一片焦土。時人有詩雲“汝知京都豔,今朝遍荒野。”便是當時京都的真實寫照。

應仁之亂後,幕府權威飛速沒落,日本進入了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無論是公家政權的朝廷,還是武家政權的幕府,都沒有財力整修京都。不久之前,洛中(注:京都分為東京、西京兩部分,東京仿照唐朝的洛陽城、西京仿照長安城而建。由於東京興盛,後人漸以“洛陽”稱呼京都,京都地區也就被稱為“洛中”)發生紀伊三好氏率軍進京,放逐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殿下之變,京都再一次遭受三好氏部下士卒的搶劫,越發顯得破敗不堪,四處可見戰火下荒蕪的屋宇,街市之中還有半人高的荒草叢生,走過之時,就有一股惡臭撲鼻而來,令人聞之欲嘔。而且,那絕不是垃圾的味道,而是屍體腐爛的惡臭,也許是被盜賊或惡人所殺,被丟棄在了荒草之中。若是掩著鼻子探頭看去,還能依稀看見隱沒在荒草之中的累累白骨。

如此荒涼破敗的景象看在眼中,難怪來人麵對千年古都,卻發出了那樣不敬的咒罵。

另外一個人笑道:“你當三好長慶手下的兵士都是菩薩--”正說到這裏,他突然“唉吆”叫了一聲,跳了起來:“他娘的!”

有人當即喝道:“噤聲!”立刻,所有的人都手按著腰間的刀柄,警覺地四下裏張望起來。

原來,那人先前說的是一口流利的日語,這聲“他娘的”,卻分明是漢語!若是被旁人聽見,無疑會曝露他們的身份。

這些人正是假扮成明國海商汪直的手下,其實是大明鎮撫司日本情報網的校尉,領隊之人正是那位神秘的明國海商、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殿下的禦家人、幕府管領細川信元的家臣汪直;適才喝令“噤聲”的人,是鎮撫司千戶、大明錦衣衛十一太保郭江洪。

早在京都大亂驟起之時,汪直就帶著手下,和京都各座的商人一道搬到了自治市堺港。他們之所以會突然出現在京都,不用說,是肩負著特殊的使命!

那位剛剛無意之中罵出一句漢語的人揉著腳踝,不好意思地衝大家笑笑,又用流利的日語說道:“崴腳了!”

京都原本就已經十分荒涼,加之他們有意選擇黃昏時分進城,四周並沒有發現有其他人出沒,大家鬆了口氣,有人就忍不住打趣那個倒黴的家夥道:“得虧你還是……噢,一名武士,走路也不看腳下。”

那人分辯說道:“鬼知道好端端的大街上,竟然有這麼多的大窟窿,還他娘的長滿了草,誰能看見?!”

既然周圍沒有路人,大家就都放鬆了下來,紛紛笑道:“嗬嗬,你當是在我們大明的京城啊!”

“別說是南北兩京,就算是我們大明的尋常州府,不,就算是尋常小縣,也沒有這麼破敗不堪嘛!真不知道這些天子腳下、皇城根兒的百姓該怎麼過活!”

“是啊!”有人悲天憫人地說道:“寧做太平犬,莫為離亂人。打來打去,還是老百姓遭殃!”

有人立刻反駁道:“遭殃也是他娘的倭奴遭殃,又不是我們大明百姓,你他娘的少在這裏充菩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