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事與願違(1 / 2)

第九十五章 事與願違

到了甲斐武田氏為他們一行人安排的館驛下榻之後,島津義久這才明白過來:其實,根本不是自己的那一番慷慨陳詞打動了武田信玄,而是武田信玄早就定下了出兵之議,要趁明國大軍入侵日本的機會,實現自己率軍上洛、掌控天下的夙願。而且,隻要打敗明國軍隊,武田信玄就能象當年鐮倉幕府的執政北條時宗一樣,成為天下矚望、群雄景仰的英雄,非但能夠青史留名,更有可能成就一番霸業!甚至可以斷言,島津義久來與不來,武田信玄都會出兵,隻不過是眼下有了將軍殿下的命令,甲軍就能以進京勤王的名義,向途中諸藩大名、領主借道。而武田信玄之所以會讓自己出麵說服上杉謙信,也不過是出於武士的尊嚴,不願意向昔日仇敵低頭而已。

不過,對於島津義久來說,唯一的心願就是要打敗明國大軍,以報毀家滅國之仇,被老謀深算的武田信玄算計也無所謂,略略休息了一晚,就帶著隨從匆匆離開甲府,去往越後。

從甲府到上杉謙信的居城春日山城,要經過甲軍和越軍對峙的北信濃。為防敵國間諜刺探軍情,甲、越兩軍都嚴加盤查過往行人,一路上層層通報才肯放行,好在島津義久有武田信玄的文書,在甲軍這邊可以暢通無阻;又有幕府將軍使者的身份,越軍那邊也不曾刻意留難,雖然耽擱了一些時間,倒也平安無事地到了春日山城。更讓島津義久感到滿意的是,當他聲明事情緊急,上杉謙信立刻接見了他。

可是,聽罷島津義久說明自己的來意,上杉謙信卻毫不猶豫地一口回絕了他。

島津義久裝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說道:“天下之人素聞謙信公急公好義,值此國難危重之際,為何卻不肯仗義出兵,拯救日出之國及萬民於異族鐵蹄之下?”

上杉謙信冷笑道:“就憑你們這幫人,難道就有資格號令群雄,拯救日出之國及萬民於異族鐵蹄之下嗎?”

盡管臨來春日山城之前,島津義久對上杉謙信的古怪脾氣和怪異作風早有耳聞,也做好了被他奚落的思想準備;可是,上杉謙信所說的“你們這幫人”,無疑也包括島津義久,涵養再好的人也無法忍受這樣的當麵嘲諷。島津義久怒道:“義久兵敗國滅,忍辱偷生,不過是為了守護日出之國不受異族侵略,以盡到一名武士的責任,當然不敢奢望能有資格號令群雄。但謙信公這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卻也非一位天下景仰的蓋世英雄所為!”

上杉謙信冷冷地說道:“看來你對我的話十分不滿。那麼,我問你,我們日出之國與中土大唐世代交好、兩國使者往來不絕,我們的禮儀、製度、服飾乃至文教、佛法皆自中土大唐傳來。千年以降,除了文永年間元寇兩度入侵我們日本之外,中土大唐從未覬覦我們日出之國。而明國自改朝換代以來,遣使遞交國書,約期朝貢,兩百年間從未與我們日出之國兵戎相見。為何這一次他們卻要勞師遠征九州,兵鋒直指你們薩摩島津氏?”

島津義久沒有想到上杉謙信問出這麼要命的一個問題,倉促之間不知該如何作答,正在猶豫之中,就聽到上杉謙信又是一聲冷笑,說道:“答不上來了吧?當年明國遣使來朝,義滿殿下允諾要約束國中諸家不得入寇明國,自此兩國修好,相安無事。如果你們島津氏能謹遵義滿殿下之遺命,大概就不會有今時今日亡國之禍。這個時候才想到要恭請幕府下達異國征討令,是不是有些太遲了?”

九州諸藩大名、領主仰仗地利之便,縱容國中浪人甚至暗中指使家中武士下海為寇,以撈取中日之間貿易的巨額利潤,這在日本國內人盡皆知。上杉謙信一語道破了個中原委,話語之中的揶揄、嘲諷之意溢於言表,島津義久萬分難堪,更無從辯白,隻得囁嚅著說道:“我們島津氏治家無方、律下不嚴,以致國中有人下海為寇,這固然不對。可是,可是……”

上杉謙信打斷了他的話,繼續說道:“你們島津氏失禮在先,引來明國大軍寇犯國門,這個就暫且不說了。我還要和你說說武田信玄那廝。並非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但我敢斷言,他這一次應允出兵,絕不是如你方才所說的那樣,為要拯救拯救日出之國及大和民族於異族鐵蹄之下,而是為了自己掌控天下。若非如此,早在去年秋天,他便已經和我一同率軍上洛,討伐三好長慶那個逆賊了,哪裏還用得著義輝殿下去向明國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