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暗夜遇襲(1 / 2)

第一百一十五章 暗夜遇襲

可是,俞大猷卻又有些懷疑自己的擔憂是否杞人憂天--無論是安營紮寨地點的選擇,還是軍中各部的駐守,都經過了他和戚繼光、徐渭等軍中將帥的反複推敲斟酌,都認為沒有什麼疏漏之處。若說他一個人或許會犯錯誤的話,如今的中朝聯軍彙聚了大明王朝近年來湧現出的幾乎全部的後起名將,大家一同犯錯誤,這大概比公雞生蛋、母雞打鳴還要稀罕……

平生絕無僅有的,俞大猷對自己打卦的結果產生了懷疑,便撿起散落在帥案之上的那三十六枚製錢,又閉上眼睛,默默禱告一番,然後再次將手中的製錢拋出。

三十六枚製錢落定,俞大猷睜眼看去,帥案之上顯示出的,竟然還是一個“艮下,震上”的卦象!

上天一再向自己示警,俞大猷再也不能也不敢質疑打卦的結果,正要揚聲叫醒門外的親兵護衛,想讓他們去請副帥戚繼光、參謀長徐渭兩人來商議,再把大營的防禦推敲一番;或者不妨按照皇上當年倡議在軍中搞演習的作法,由他或是戚繼光分別扮演那個倭奴聯軍的總大將、人稱“戰國第一武將”的武田信玄,來攻一攻中朝聯軍的大營,看看是否存在疏漏之處,給敵人留下了可乘之機……

就在話到嘴邊、即將脫口而出的時候,俞大猷突然聽到,帥帳的外麵,響起了窸窸窣窣的聲音,而且越來越近,那是有人在悄悄接近帥帳!

俞大猷抬起眼簾,疑惑地看了看發出聲響的地方,喝問道:“誰?”

有人在帥帳之外應道:“大人,小人是坡井家的鬆下次郎,有緊急軍情求見。”

俞大猷無聲地冷笑一下,心說:卦象果然應驗不爽,倭奴聯軍俘獲了被派出去采買菜蔬的九州倭人兵士,沒有堂堂正正地來攻打我軍,反倒動起了謀刺我軍將帥的歪腦筋。那個武田信玄人稱“戰國第一武將”,行止卻是如此卑劣下作,看來也不過爾爾,真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啊!

俞大猷能聽得出來,外麵那人操著一口學說漢語不久的倭人慣常的生硬語調。就像俞大猷要求全軍將士都要學會常用的倭國話一樣;幕府將軍足利義輝要求九州諸藩大名隨軍出陣的那些將士,上至家老、下到足輕,也都要學會常用的漢語,“以利與天朝王師諸君交流懇談”。但是,他完全可以肯定,外麵那人絕對不是什麼“坡井家的鬆下次郎”,概因坡井家的鬆下次郎不過是個虛有其名的副團長,除了向大明軍官講授倭人戰法,從來不承擔具體軍務,也不安排他當值。而按照中朝聯軍奉行的大明軍規律法,為防軍中有人謀刺主帥,不是當值的軍官將佐,一律不得深夜晉見主帥。在俞大猷的強烈要求之下,九州諸藩大名隨軍出陣的那些倭人兵士曾集中了半個月的時間學習大明軍規律法,鬆下次郎不應該忘記這條軍規;其二,既然不承擔具體軍務,哪裏會有什麼緊急軍情稟報?其三,就算是當值軍官有緊急軍情稟報,也總是要通過守護在帥帳門外的親兵護衛通稟,親兵護衛打瞌睡,叫醒就是,怎能這樣不懂規矩,直接通名報姓就要進來?還有其四,那些倭人普通兵士倒也罷了,被任命為副師長、副團長到副營長的那些倭人軍官,因為時常和明軍軍官打交道的緣故,遣詞用語都不免帶上了大明軍官的烙印。而大明軍官至今仍習慣將俞大猷、戚繼光這樣的軍中將帥稱為“軍門”,自稱也是“職部”或“卑職”,哪裏會是什麼“大人”、“小人”的稱謂!

不過,俞大猷可冤枉了武田信玄--武田信玄固然沒有反對派出刺客暗殺中朝聯軍將帥,但始作俑者卻是紀伊三好氏的家主三好長慶,煽風點火的是薩摩島津氏的家主島津義久,身為倭人聯軍總大將的武田信玄隻是沒有反對這麼做而已。這也是因為俞大猷尚不是很了解倭人聯軍的內情,不知道武田信玄被推舉為聯軍總大將,隻是因為關東管領、越後國主上杉謙信不齒於三好長慶的卑劣為人,堅決不同意三好長慶做聯軍總大將。為了說服上杉謙信出陣,三好長慶隻得答應了他的這個條件。但是,那些被派出去偵察敵情的兵士,都是三好長慶的部下,捉住了被派出去采買菜蔬的九州倭人兵士,自然送到三好氏的軍中,聯軍總大將武田信玄連這件事情都未必知道……

正因有那四點疑惑,俞大猷第一時間便斷定,來人一定是倭人聯軍派來的刺客,立刻將懸掛在腰間的家傳龍泉寶劍抄到手中,握緊了劍柄。